原来这里生活着一群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小吃店,各种餐饮店很有生气,理发店,早餐店,可是现在变成了这样。
在拔地而起的一面墙上还有这样的横幅,“清理群租房”。
而这些都发生在这一个月,他们也消失的无影无踪,物美价廉的服务再也没有了。
还记得13年来北京的时候,我曾住了一年的群租房,还是地下室的那种,都是些年轻人,大家其乐融融,周末还会买点吃的,一起做个自制火锅。
去年我怀旧的去看了一下,那里已经物是人非,不让人住了。
如果以上是简单粗暴,那么比起直接用铲车推倒房子赶人的做法,下面这种做法显得更温和,更有创造性,也更像温水煮青蛙,异曲同工。
在路边建起一堵高高的墙,路边商店从此和行人阴阳两隔。
建墙拉动了GDP,也顺便赶走了小商店,更厉害的是:建完了墙的工作人员回家发现自己的群租房不能住了,也再也买不到各种实惠的东西了,然后也被迫的走了。
最终这个城市留下一堆所谓的高净值人群。
可是,一个只有金融,只有科技产业的城市绝对是有问题的,它需要各种服务做支撑,参差百态才是一个城市应有的状态,人多绝对不是一个城市病的原因,只是,他们被迫背上了城市问题的黑锅。
在一个资源有限,2300万人口的KPI考核下,北京这样的城市,需要不断吸收高科技人才,发挥首都的核心产业示范作用,那么非核心产业的迁移的另一种说法,底层的体力劳动者回老家吧,去其他城市吧。
当然我比较欣慰,比如做客服的朋友,回到老家还能从事自己原来的工作,自己正在运作的呼叫云就是一个客服居家办公云平台,客服回到老家,在家里能依托呼叫云继续从事客服工作。
可是想到其他人我又感到莫名的心疼,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多少这样的人在夜深人静,起早抹黑支撑着,他们或许永远不会上报纸,却维持着这个城市运转,让这个城市有些温情。
可是把青春献给了这个城市的他们呢?
他们走了,难道问题就会解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