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在理发的时候,爱听一些奇闻异事,这样既能调节身心,可以在忙碌了几个小时以后,随随便便说天南海北的事情。
又能让自己轻轻松松地开始思考,因为我喜欢去习惯了的地方,理发师也知道我的脾气,他们一般都能判断出来,我是想说两句,还是想一直静静地听。
其实在这几年,我去的那一家,很多经常一起理发的也都成了朋友,很早以前都是和理发师聊聊,现在是很多人人在那里聊。
我是一个听众,也许是经常看书的缘故吧,许多沸沸扬扬的新闻,茶余饭后的热点,还有已经老少皆知的趣事,在我这里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这样的境况,也刚好让一些人有了价值感,他们一看我去了,马上就聚拢起来,不理发也要坐一会儿,幸好都是街临街房。
每个月有这么一次,对我而言就像是放个假,从书本中从教育中,抽离出来,作成伸长了脖子,听得兴奋不已,有时候还意犹未尽,反正就是剪个头的时间。
头剪完,人也就回到了剪头前,赶紧回到家里,赶紧屏气凝神,再赶紧拿一本书,让自己平复平复,继续我每天反反复复的生活。
像刚才那样,又是四五个人,又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话题,聊的是我们这个地方的拆迁,据说已经有了初步规划,每家会赔多少多少,先要迁到哪里。
争执是不可避免的,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三个男人凑在一起,也好不到哪去,一样人声鼎沸不依不饶,我在这时往往就是最最鹤立鸡群哪一个。
因为大家都在说,而我只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把他们和我的教育搭一条线,让他们走到一起,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迁和不迁,并不是什么问题。
这就像学生的座位,或者说我们经常看到的择校,这要看自己的命运,生在这里和生在北京是不一样的,生在北京清华附小那一片,和北京的其他地方,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里就是一个偏僻又闭塞的县城,虽然这样的县城较之我所任教的乡下,依然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地方,这就像有的人说的,我们根本就不羡慕马云有多少钱,更不会说比尔盖茨到底有多奢侈。
可是我们会嫉妒自己的邻居,那些已经拥有了好的机会,并且用这些好的机会,成功走到我们前面的这些熟人。
假如我们离远一点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更加于心无愧一些,至于其结果如何,还是成事在天吧。
同样道理,我的学生也是这样,我们应该把羡慕别人的时间与精力,全部用到让自己更加有可能,成为那个让别人羡慕的一个。
可惜,聊天的这些人,还有像这些人一样的更多数的人,他们宁愿痛苦的羡慕,也不想努力的拼一把,给自己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理好了头,这次我要赶紧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