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我有幸通过了宜都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一个名叫王家畈的地方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于是,我就和大山结下了难解之缘。
8月27日下午四五点,待宜都市新招聘教师的入职培训一落幕,在培训基地久等的校领导就驾车迎我进山了。工作落定,公职光环,小姑娘怀着雀跃的心情欣赏着车窗外的陌生美景。哇,这里的山好高好大,从下到上,眼之所及,全部一遍葱葱郁郁的深绿。虽确为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可是当轿车环绕山间的时候,我欣喜难掩,像从来没看过山一样。
周末的时候,全校师生都回家了,陪伴我的除了一位来自恩施的同事,就只有大山了。我经常站在三楼的宿舍门口,远望四周的山峦,思考着,嗯,这里的山和家乡黄冈林家大湾村的白羊山有什么不同。
我与那位恩施小姐姐交流着:我们老家的山对比这里的山就像池塘对比湖泊吧。视觉上,白羊山虽然也是山,可是我的视线可以放远。天晴的时候,能清晰地看得到登山的路;天黑的时候,能隐隐约约看得到山那边的灯光闪烁;过年过节的时候,听得到山那边的村落里鞭炮炸得热热闹闹……
王畈的山,它高耸而又霸气。这里是它的地盘,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你都瞧不出乡民们从哪里能上山。
终于有个周五,轮到我坐在校车上护送山上的学生回家,这一次的山巅之行为我揭开了谜团。
第一次送车,司机听我一口普通话,便知我是外地人,寒暄之间询问我的家乡。一听说我是黄冈的,他便激动了。原来他曾在黄冈当兵,战友、工作、初恋……诸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深情都在我的家乡,居住黄冈12年之久,早已把黄冈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今日有幸见到故乡人,甚是开心。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有幸结识半个老乡,自然也欣慰。朱师傅满面笑容,边开车边跟我聊当年的黄冈故事,轻车熟路!我坐立不安,听着故事,却担心掉下悬崖陡壁。毕竟我从未历经只有一车宽的盘旋山路。我根本想不到绕过一道弯,上一个坡,会有一家住户,然后再来段反向弯路,下一段坡,又有一家住户呢。 就这样,弯连弯,山连山,你会发现竟有那么多山上人家。更为惊喜地是,山间小路虽然不宽,却以数量占优势。车辆沿着这条路环山而上,而又沿着那条路环山而下,不走来时路,不走回头路。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明白了,“路在此山中,山深不知处”。思索着,我似乎又领悟到,处处有山,处处有路,看得见的路是路,一目了然,或许却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去回别无选择。看不见的路其实也是路,不见其形,或许不知不觉就通往了别样的天堂。
作家池莉曾经写到《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作家看来留在第二境界的不是心境的成熟,而是内心世界的纷繁杂乱,也不知道她在写这句话的时候遭遇了怎样的尔虞我诈,于是看山也感概,看水也叹息。而我心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 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变多,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了,也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我猜想也只有通过这种境界的过渡,才能提升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从此,我们会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信赖自己吧, 每一颗心都随着那根铁弦颤动接受神圣的天意给你安排的位置,接受同时代的人构成的社会,接受种种事件的关联,正如席梦容曾经说的“每一条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那么,走上去的旅途呢,也许,也有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