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回看武志鸿老师和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感觉读书在精不在多。结合两个专栏的内容,我今天谈一下自证预言。
1. “自证预言”的原理。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常说的话,通常会成为他自己生命的预言。
因为,人是非常自恋的动物,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自己的这个说法,而为了证明“我说的是对的”这个执念,你会把事情往这个方向上推动。
一位学生,如果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会考上某所重点大学,相较与没有这种感知的同学,TA考取该重点大学的概率会高很多,因为,为了证明自己的感知正确,他会更加勤奋;
一位网球运动员,如果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可以击败某一强悍的对手,那么TA会更加容易击败对手。有过体育运动巅峰对决体验的人都知道,技术水平相近的双方在对决时,获胜主要取决于双方的信念。在球场上,如果你大脑中不时闪现先前的一些输球经历时,那么你就很难赢得本厂比赛了。
2.知道“自证预言”原理后,我们需要善待我们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并不是仅仅由没有灵魂的物质构成的,这个世界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是无数的有生命,有灵魂的人,于是这个世界也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它能感知到你,你也应该能够感知到它。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奇迹,那就是它总是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即便实在你错的离谱的情况下。
人来到世界上一开始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所谓的善恶都是后天习得的。人生由选择构成,每一次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了自己,于此同时,又塑造了自己生存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是善是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境像而已。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之间关系已经由先前很多的“零和博弈”,进入到“共赢合作”
一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认真生活的人,在这个时代一定被他生存的世界善待着。
现在我们知道那些相信“人之初性性善”和“人之初性本恶”的人群之间的巨大差异了!
3.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善待自己,远离对抗。
人类学家和心里学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没有出现,即使它客观上是存在的,但是人们主观上也不会对它有任何感知。比如说“重力加速度”,这个概念在出现之前,虽然它一直存在,但是整个人类社会却一直我发感知到他的存在。
比如“复利”这个概念,针对“金钱”来说,在中国的说法是“利滚利”,还有一种很含糊的说法就是“高利贷”。
全球主流文明里世界的人们(西欧、中东、东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借钱的同时向别人收利息是不道德的。
但相比金钱,人们对知识的态度要狠地多。“复利”这个概念,针对“知识”来说,全球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有相应的概念描述与之对应。
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全人类的,有知识的人应该免费向我们分享TA的知识。
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这个世界是分层的,人和人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他们大脑里的概念和链接的区别。
尼采就说过: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有些战争一旦开始、一旦启动,就没有人可以控制方向和结局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所有的竞争和对抗都是有成本的。成本分为看见的和看不见的,我们看的见成本有注意力、时间和金钱的损失;我们看不见的成本有很多,比如因撕逼导致的对世界和环境产生的一些愤恨和执念。
当我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给自己又增加了一个原则,即放弃和别人争论,同时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跟别人开撕和对抗。
我认为自己是很普通的人,但是,我也同时相信,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成长,让自己不断进化,拿时间换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