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呦妈妈育儿成长记——2020年4月1 周三 雨
继续学习“爱与自由”需要跨越的第一个障碍“完美期待”
育儿即育己,爱与自由是一段教育朝圣路。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两大任务:一是清除三个障碍:完美期待、隐蔽的强权、下意识的唠叨;二是具备三颗心:同理心、谦卑心、无为心。
障碍一:完美期待(二)
案例:尹老师接过很多问题儿童的案例,发现都有共同的特点—“家长太优秀”
实际生活中,家长因为自己的优秀,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太严了,几乎充满孩子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正是家长这种求完美的心理,导致他们的孩子,最后连正常的状态都难以维持,更别说是完美!
家长有完美期待的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但一定不要有完美期待的做法。想要给孩子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培养,恰恰是要从给孩子自由选择、接纳他的不完美开始。
我们一定要记住的是,自由教育的基础是爱她,不是要家长放弃对孩子的责任,丧失对孩子的管理功能。
而是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后,把生活中的很多的选项交给孩子自己,小到吃饭、写作业、读什么书,大到上大学选什么专业?和谁结婚?等等,都应该交给孩子自己来决定。
即使在孩子小的时候,有些事情是我们认为必须要干的,需要培养的;也最好给他一些选项,而不是一个命令。
举例:孩子不想刷牙
家长不要生硬的去命令孩子刷牙去,你不刷就怎么怎么样而是要问问孩子,宝贝儿,你今天想和妈妈一起刷牙还是独自刷呢?或者是问孩子,你今天想要先讲故事后刷牙,还是先刷牙后讲故事呢?
这样即给孩子规定的一个目标,又给了她选择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孩子多半是乐于接受的。
教育拼的不是目标,是手段,目标大家都差不多,关键是在生活中怎么做。
爱与自由的教育,强调的就是手段的合理性。这样的手段呢,是有引导、有示范、有理解、有接纳。它带来的必然是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愉悦!
真正的爱与自由,它落实到生活中是非常简单的。也就是说,家长要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放弃控制不但是给孩子拓展出了自我成长的空间,也是给家长自己松绑,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举例:家长希望孩子九点钟就上床睡觉
孩子不肯睡,一直玩手机,十点钟才去睡觉,这个确实挺挑战家长的心理。
这个时候,你的火气可能会一下子上来,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能够意识到自己又陷入了求完美的情节;意识到孩子不是你,睡觉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做的再不完美、睡得再晚也总比挨一顿骂好呀!
如果你能够想到这些,你就可以改变一下方法,简单提醒一句就可以了,甚至连第二句都不必提醒。更不需要生气发火,这样你就免除了对孩子的打扰,也解放了自己。
家长越是在小事情上不和孩子计较。孩子自主成长空间就越大。他的自主成长空间越大,孩子就越有可能充分地发展自己。而他如果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他才能够变得自觉,才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这就是尹老师说的“不管是最好的管”!
二、早起任务清单(依然坚持之前的好习惯)&近期学习的内容“爱与自由-完美期待”
三、感恩日记(美好的事情)
1、阅读【迟到大王】带来的收获(一)
昨天俩宝进入了正规的作息,一起床,大宝让我读绘本【迟到大王】当读到老师批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你迟到了,老师罚他写三百遍‘我不可以说有鳄鱼的谎,也不可以把手套弄丢’ 这时,大宝说了一句“好奇怪的方法”(哈哈)
这句话表达的也很应景,看到孩子有了辨别能力,每天坚持读绘本的动力更强大了,收益良多!加油!
2、阅读【迟到大王】带来的收获(二)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一路上什么事也没发生,他可以准时到校了。但他的老师却大猩猩抓到屋顶上,大宝看到大猩猩说,大猩猩有腿、胳膊还有屁股。
大宝能通过绘本,观察出动物的肢体特征。
(二宝受哥哥影响,也喜欢一起看绘本)
3、大宝的独力能力又进步了
昨天中午和大小宝一起去小区散步,大宝先回,我们紧跟着来,一直到家还没看到大宝,我赶紧去找他,结果他也在往家的方向走着,就有了以下对话:
大宝:妈妈你去哪里了?我去滑滑梯没有找到你(还带着一点哭腔)
我:赶紧抱着他,妈妈也在找你,我从西门的方向找你,一直没看到你,就来这边找你了。(首先要语气温和,不要把找不到他的紧张情绪传递给他)
大宝:可是我走这边了
我:妈妈知道了,你今天走了东门方向,而妈妈走了西门方向,对吗?
大宝:是的(情绪有缓解)
我:那以后你提前告诉妈妈走哪个方向?是东门还是西门方向,这样妈妈就能找到你了。
大宝:好的,然后一起回家了。
以往也有,大宝都是哇哇大哭,这次居然没有哭,还知道往家的方向走回来,或许他知道妈妈一定会来找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