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每日碎片化的知识,填充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放下浮躁的内心,去拾书,品书。
多读书、读有意义的书,也许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指导自我的人生航向。
我是20岁之后才慢慢觉察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也在20岁之后喜欢上读书。
阅读,是能帮助我们快速达到深度思考的通道。不至于让人漫无目的的思考,区别于发呆,无所适从、费时费力还不出结果。
当然,多读书后,人生最终的路,还得是自我经验总结与选择的结果。
读书识人:从“读不读书、什么
时间读书、读什么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长相和兴趣向往;而从阅读书单上,可以发现彼此是否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同行者。
看的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所以想要找与自己类似的人,就去找和自己看类似书单的人。
李笑来老师说过:快车人人都会开,一脚把油门踩到底的事,把车开慢才是真本事。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不要太把别人当回事,就像郭德纲说的:别人夸你别信,别人骂你别听。
可以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但不要将其视为真理。
看到别人说的话,第一时间应该是去思考:好在哪里,我能怎么用,我用起来是不是这个样子。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知。
其实国外很多看似无用的专业,才是最牛的,因为涉及到人性和博弈。
比如哲学:哲学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多读一些这样的书籍内容可以扩展思维。
哲学类的书是不好啃,但哲学书籍回答三大问题:
如何认识你自己?
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你与世界是怎样的关系?
它涵盖了所有。哲学可能也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
当然,你得带着理性思考的头脑读书,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当下的书。
有人指望书本能告诉ta怎么开始,怎么结束,所以总是失望(或者被骗)。
而有人从书中获得启发,自己思考,自己实践,于是对书充满感激。
就像从同一个教室里走出的学生天差地别,就是因为有人等着被打造,有人是自己在探索。
最后,如何开启读书?
写下自己近期的目标和迷茫点。找适合自己当下的方向,在探索的通道里寻找光芒。
要想实现一定的小目标,就必须得学会自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接收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