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由南一路向北流入长江,养育了江西儿女,赣江见证了江西的兴衰成败,从宋明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到“环江西”,今天也在看着江西的崛起。
千里赣江的第一镇在哪里,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是石城县赣江源镇,因赣江发源于此而得名。
赣江源镇,位于赣州市石城县,地处县境南部,东邻福建省,该镇为赣江发源地,境内80%区域属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辖区含石城最高峰鸡公岽(海拔1389.98米)及冰川遗迹,客家古村落与“秋溪整编”红色旧址群并存。
赣州的章贡区七鲤古镇位于赣江源头,有宋代四大名窑的遗址,从发达和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是赣江第一镇。
七鲤古镇位于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与千年宋城章贡核心区隔江相望,千年古窑、客家古建、古榕树,商墟古驿,镌刻了七鲤历史。
赣州城东部的贡江水面,清波涟漪,七条山脚一字排开,斜插江边,分开七条水路,犹如七条“鲤鱼”嬉戏抢水上行。
“鲤鱼”对岸,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赣南著名古镇——七鲤镇(又称七里镇,今为七里村)。七里镇距赣州城区约七里,交通方便,与赣县梅林交界。
七鲤古镇建镇2000多年,在古代是江西重要的名镇。它是赣江主要支流——贡水最下端一个大码头,距赣江起点龟角尾(八境台)七里左右,是中原通福建、广东的重要水上枢纽。
古镇规划形成“三片区、四板块、一环三街十八巷”格局,包括遗址公园、古镇旅游区等。
步入古镇,青石板路蜿蜒穿行,两旁是明清风格的砖木结构民居,斑驳的墙面上依稀可见旧时商号的痕迹,诉说着赣南商贸、陶瓷、水运的辉煌过往。
古镇的明清古建筑是客家和徽派建筑风格,“厅屋组合式”客家民居的天井、厅厦、走廊、厢房,外部的青砖封火墙,内部的木刻石雕、石柱、门榜,大门两侧的石狮子、抱鼓石等的一种古朴美。
古镇在明清为赣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房屋主人多为经营木材的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其建设家宅时,将江浙、安徽等地建筑元素融入进来。
古镇现保留了50多栋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外观精致的古建筑,既有赣南客家民居的传统特点,也融入了其他地域文化特色,成为赣南客家建筑中的瑰宝。
赣州七里镇窑是宋元江西四大名窑之一,其创烧于晚唐,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末明初,是赣南最大的一处古代窑场,走进这里你能感受到千年历史到温度。
七里窑遗址保存状况良好,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七里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赖屋岭窑包两处龙窑和周屋坞窑包龙窑一处,三条龙窑均为国内同时期龙窑信息保存最多、建筑结构立体形象最完整的龙窑遗迹。
状元祠是为了纪念赣州第三位状元池梦鲤,他是赣州城区唯一的状元,也是南宋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他出生于赣州城南市街,后居七里镇,自幼好读书,为南宋太学中舍生。在池梦鲤的殿试考卷送到皇帝阅卷前的那天夜里,皇帝梦见了鲤鱼跳龙门,早晨又喜得贵子,阅卷时恰好看到池梦鲤的考卷,于是龙心大悦,就钦点池梦鲤为状元。
此次科考破了科考制度中每三年只录考一个状元的惯例,池梦鲤也因此成了特科状元。当时赣州七里镇村北正兴建一座石桥,特将之命名为“状元桥”。
状元祠池梦鲤故居因失火烧毁,后来池氏族人在池梦鲤旧址上修建了这座状元祠。它面朝贡江,遥对峰山,是—栋按上下厅布局砖木结构的建筑,占地面积450平方米。一对红粉石石狮子镇守在大门两侧,十分威严。
古镇依水而建,赣江支流穿镇而过,古桥横跨其上,桥身斑驳却依旧坚固。清晨或傍晚漫步于桥上,江风拂面,两岸古宅倒影水中,构成一幅江南水墨画般的美景。
万寿宫始建于明代末年,清代重新修缮。原本有三进,第一进为戏台因为年久失修倒塌了,再进来为天宝寺、三观殿,中有八根柱亭,第二进为九如堂,后为焚书亭,第三进为高明殿,后为后花园。
七里镇的仙娘古庙,建筑面积有600多平方米,古庙门楼雕刻有睡莲、龙凤等图案。内有两进,第一进有三层,中为戏台,上为文昌阁;第二进为神台,供奉着“三霄仙姑”、观音诸神。
古庙门前是一条石板古街,在古榕的树阴下延伸。仙娘古庙的戏台,那是赣南惟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戏台,戏台有260多年的历史,戏台雕龙画凤,造型独特,戏台设有包厢、雅座和“乐池”。
古镇内分布着多家餐馆和小吃铺,主打客家风味。主打赣南小炒鱼、三鲜粉、艾米果、黄元米果、荷包胙等传统小吃。
许多店铺沿街而设,烟火气十足,坐在门前的小桌旁,品尝一口地道的客家菜,仿佛也融入了古镇的生活节奏之中。
七鲤古镇,不仅是一处旅游目的地,更是一段关于时光、文化与生活的慢行之旅。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文艺青年,还是亲子家庭、摄影达人,这里都有值得你驻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