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的翻看了几页跃迁,收获很大。
第一,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
一直以来,我的时间都是被动的排的很满,虽然忙碌但是经常感觉自己一无所获,所以越忙越不安,因为知道自己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的勤奋是低水平的,效率低下的。我想了很久,也明白症结所在:一是时间安排太满,留白太少,严重违背张弛有度的原则;二是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深度思考不够,所以所忙碌越不满,越迷茫。同时还夹杂着书中所列情况引起的不满:
我深知沟通协调能力是我的弱项,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身体和内心都拒绝,但是却不得不为,我一直认为应该提高的是沟通能力,从这里来看,根本就不是——根本就不应该在浅水区扑腾,要做的该是在“洞察客户、理解趋势、关注同行"的方面去努力,否则,在浅水区越努力越痛苦。错误程度应该不亚于缘木求鱼。
第二,第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一种投资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除去必要的吃喝拉撒,我其余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是工作成果也只是差强人意。也因为我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所以我所有的成就感和价值衡量标准都在工作上,和工资、公司认可度、领导满意度、同事配合度息息相关,一旦某个环节收到了负面评价或者否定,那对我来说都是很严重的后果,因为我只有工作这一根支柱,这根柱子倒了,我的人生大厦也基本倒下。
我很早之前就知道这一点,但是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年轻人,就应该趁青春多拼搏,多去闯,努力工作,当然是最正确的。可如今我对以工作为单一来源价值评定的体系有了严重的不满,并由此衍生出了极其浓重的不安、焦虑,更为糟糕的是我发现要改变很难,所以我开始对这份工作、这个岗位生出质疑、抵触和排斥,与此同时,我感觉除了工作之外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做什么,都是在浪费时间,我知道自己应该做正确的事情,做有价值的事情,我应该去学习,去努力,可是又不知该从何处入手,逛街、约饭、读书,都是浪费时间,因为别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而我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做什么都是错。
我当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可我现在明白了,因为我的潜意识里把自己度过的的每一分每一秒,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做了投资,我知道逛街、约饭的回报太低,我不能确定我在看的这本书是不是该这个时候看,也许现在看这本书,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并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所以我总是感觉时光在流逝,在被我虚度。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突然就全明白了。
第三,如果社会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今天我们该相信什么
课本上的有些知识,真的不一定是对的。
一直以来,因为我自身的原因,我对这句话有着深深的误解,有浓重的小农思想在里面,我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现在看来,有2点:(1)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2
)如果方法正确,一分耕耘,带来的也许是十分收获甚至更多。关键还是要思路正确,战略清晰,战术得当。
第四,尽可能最快的发布最小可交付的产品,再持续迭代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不要东想西想,先做了再说”,也可以理解为“把事情做完比做好更重要,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同样还是那句话,课本上学的,真的不一定适合社会人,尤其是不适合每一件事情——大道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学会变通。
我的小说,简直快要死了,我是个讲究一气呵成的人,目前我写好了第一章,想到了末尾的几章,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制造矛盾,如何推进故事情节,所以卡住了,其实我大可以把已经想好的先写成小短篇抛出来,看看市场的反应,然后再酌情调整,可是我没有,因为我追求完美,我想一次就写到第36章,所以,我的《长命女之程雪至》宝宝,这么久了还没有长大,还是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感觉自己对不起这个孩子。
结语:
随便翻翻,收获便有这么多,真是相当于给自己的大脑开了一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