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其中包括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一致认为,全球化势必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
未来这个世界上,有20%的人会享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在100年前提出的,所谓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那将会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
而布热津斯基献出一计:谁也没有能力改变未来的“二八现象”,而要让20%的精英们高枕无忧,80%的人安分守己,就得采取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像安抚婴儿一般,给他们嘴里塞一个“奶头”。
“奶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等。
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娱乐八卦,播放真人秀和综艺节目。
这样一来,通过把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目的: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再也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这就是那个邪恶的“阴谋”——“奶头乐战略”(Tittytainment)。而毒害之手,第一个就伸向了中国。
1996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第一个演员身份的中国人——巩俐。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明星,在若有似无的推波助澜下,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王菲、成龙、章子怡、李宇春.......从这开始,中国逐渐步入了“流行偶像时代”。
此前,国人崇拜的偶像通常是:毛泽东、周恩来、赖宁、雷锋.......此后,中国大多数人的偶像和“人生导师”,悄然换做了天王、影后、小鲜肉……
步入21世纪,韩流、日漫强势侵袭,中国爆发了一场胜过一场的追星狂热,青少年都在为这个歌星呐喊,为那个影星欢呼,甚至偷走父母积蓄、倾家荡产也要见明星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