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专注橙长计划#HR2备考3

20161026
今天开始HR2备考的第二章《招聘与配置》学习。

一、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1.人岗匹配原理。

因为员工个体存在差异,且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及所需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处和谐;岗位与岗位之间相互协作。

2.素质测评类型

选拔性测评: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
开发性测评: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
诊断性测评:以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
考核性测评:以鉴定员工某种素养或技能、知识水平为目的。

3.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要素:标准、标度和标记。
标准:测评体系的内在规定性,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的描述与规定。有客观指标、主观指标以及半主观半客观。例如定性指标、定量指标,KPI等。表现形式通常为短句,例如:用词准确性,三个月完成500万等。
标度: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必须有分层次的量词。例如:第一、第二;优良中差;甲等、乙级;A-等等。
标记:通常表现为字母或数字,单独使用没有意义,必须与标度组合使用。例如:A.优秀;2.良好……

4.测评体系构成

横向结构:将员工素质要素分解,列出相应的项目;包括:静态的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态的内外部行为环境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成果等)。
纵向结构: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并按层次细分(测评内容产生测评目标,并因此制定详细测评指标)

5.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

品德测评,通常使用问卷(问题)测评,并在不方便直接提问的时候,采用投射技术,将真正的问题用假象场景或表达隐藏起来,借以透视被测试者真实内心反应。
知识测评:检验对知识从低到高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水平。
能力测评:包括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测评。

6.测评量化技术

一次量化(直接、一次完成),二次量化(间接刻画,eg:1.很好;2.较好),类别量化(分类,eg:内向、外向),模糊量化(对分类赋值,eg:内向程度60%),顺序量化、等距量化、比例量化(均为确定详细等距分层次指标),当量量化(eg:综合素质的百分比权重)

7.测评体系构建步骤

【由总到分、从目的到内容再到指标】明确测评客体与目的、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确定测评体系结构、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确定测评指标权重、规定指标计量方法、测试或完善体系

8.素质测评具体实施

准备阶段:收集必要资料、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并加以必要培训、制定测评方案(确定测评目的、设计测评指标、编制参考标准、选择测评方法)
实施阶段(要做公平公正公开):测评前动员、合理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执行测评操作程序、回收测评数据
结果调整:因为测评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所以需要调整。
原因:指标模糊、晕轮效应(看重一点、忽略其余)近因误差(对近期表现印象深刻、以偏概全)、感情效应(私人感情亲疏,导致偏向)、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测评结果综合分析。

二、笔试设计与应用

笔试优点和缺点

优点:可同时开展大批量测试,试题经过反复推敲、信度和效度较高,评分标准客观公平准确,有一段自由时间无需即时反应、心理压力较小,内容多样、可进行全方位综合测评,试题库可反复使用。
缺点:无法考察软实力、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存在押题和舞弊可能、不能进一步追问。

Paste_Image.p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