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直到第八天,在几条“勇敢领袖”的带领下,它们才回到花盆脚下的巢里。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
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在自然界中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生物身上,这一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科学家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它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一句话总结,所谓的“毛毛虫效应”就是指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
02
毛毛虫效应在我们生活中有5中表现形式:
埋头拉车式——如企业中的一些人认为“上班,干活挣钱,养家糊口,”自己只要埋头拉好车就行了,抬头看路是当头的事。企业正常发展时,这些是好工人,企业出现危机时,这些人往往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盲目崇拜式——如有的企业领导者很强势,德高望重,决策果断,在企业中形成了一大批坚定的“跟随者”,相信他们的头一贯正确,“领导的话就是真理”。理解的执行,不理解时是自己的脑子笨,也要执行。
理论迷信式——如有一部分人非常迷信书本的理论,非常崇拜企业的名人,认为效仿成功的名人是自己职场取得成功的标志,书本的理论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乃"圣经",言必讲德鲁克,行必学GE,忘了中国的国情,远离了时代和企业的实际,到头来只是建造了一个“空中楼阁”。
墨守成规式——如有的人表现在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从而固执己见。遇到问题时,常常讲“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没错”。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就像"守株待兔"一样,根据经验相信会有许多兔子撞死在这棵大树下。
惧怕风险式——如有的人比较胆小怕事,愿意随大流,即使认识了此事不对,也不愿意讲出来。美其名曰:"天塌砸大家,又不是我一个,让他们去说吧,我随着"。
03
那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 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却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2、 无论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犯毛毛虫似的错误,一是思维存在惰性,二是目光短浅,三是害怕风险,四是缺乏胆识和魄力,五是缺乏创新的思想,六是缺乏可行性目标。
那么又如何避免这种效应的发生呢?
1、了解自己。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不能盲目跟从。充分的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才是对固有经验和思维分析的前提。
2、分析思维模式。
要想借鉴已有经验,或是准备按照特定思维行事之前,一定要知道,这种方法,这种经验是在哪一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如果情况发生改变,那么应该加上环境变量再考虑特定思维。
3、创新精神。
创新这个词已经被人说了很多遍,其实创新就是在特有经验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着市场因素的不断变换,而改变自己思维方法。这其实就是创新,其实我们发现,创新和守旧就只差很小的一步,其实这一步就是市场变化,或是环境变化,如果发现情况不一样了,而还是在用以前的方法,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了,毛毛虫效应已经开始慢慢走来。
04
那么知道这个 ,在情感上有什么用呢?
首先,你看,很多人结婚就是毛毛虫效应产生的,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结婚。只是看到身边的人都结婚了,或者父母催促结婚就跟从结婚了。
结果结完婚之后,发现婚姻是个大坑。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已。
有一篇文章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进入婚姻有三种姿态:
第一种:自我需求满足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单纯地想要嫁给房子,嫁给金钱。
情感节目中经常就有这样的例子。
一对情侣本来相处的很好,可是突然有一天,男生工作失利。女生突然看不到希望。
家里又给她介绍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相亲对象。于是就选择了条件更好的相亲对象。
这样的结局往往很让人心疼那个男生。可是对于那个女生来说,较好的物质才是她的安全感。
当有人跑来问我们这样的两难抉择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这样回答的:
“当然找一个物质条件好的男生本身并没有错,但前提是你是爱他的,你和他在一起是快乐的,如果精神上是压抑的,那么我们只是嫁给了内心的需要而已。”
05
那么处于这种姿态的人,她们结婚的驱动力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
“我需要一个依靠,我自己工作不太顺利,而你可以给我带来一些帮助。”
“我只有完全拥有你,我才有安全感。”
“你要这么对我,我倒是想让你看看我的实力。”
“对我好就行,其他方面无所谓,我太需要这种感觉了,我贪恋你的好,我怕我再也遇不到对我这么好的人了。”
我还碰到过有些人铤而走险,不惜用怀孕来绑住对方……
所有的这些信念都可以称之为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来源于物资、精神、年龄等,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抵抗所谓的不安全感而结婚。
早点进入婚姻更多的是为了躲避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索性用结婚锁住对方,免得对方再三心二意。
06
第二种:他人需求满足型
有一部分结婚,是忍受不了他人异样的眼光或者无端的调侃。甚至是父母无休止的催促。
或者是干脆抱着舍己度人的心态。他们结婚的原因可能是:
“身边的朋友、同事都结婚了,我不结婚就不正常了。”
“我不能让我父母痛苦,我得满足他们的心愿,他们把我带大不容易。”
“我已经到了生孩子的年龄,再晚一些生孩子就有风险了。”
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断冒出来时刻提醒自己该结婚了。
他们害怕如果没有对象,晚婚或不结婚,就代表他们不正常。
他们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的自我价值与安全感来自于自己是否跟大家一样拥有婚姻或爱情。
如果你是这种姿态,更多的是在帮别人结婚,而并非自己真的那么想结婚。
你的内心更多的是焦虑,想尽快用结婚来摆脱外界的声音。
而真正想结婚的人内心都是快乐的。
07
第三种:共同成长型。
这种类型。可谓是真正的找到了为自己结婚的感觉。
我有个做微商的学员,上周刚完婚,嫁给了一个金融公司的CEO,自己挣钱买了房车。
她选择结婚不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也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
是真的源于内心对这个男人的一种爱,而这个男人也恰巧很爱她、很疼她。
自己走过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历程,接下来的日子里想和伴侣一同分享自己所走过的路。
一个人的日子很潇洒,很开心,如今想把这份开心也带给对方。
虽然两个人已经结婚了,你有你的梦想我支持你,我有我的事业你也可以给到我一些建议。
但是不会绑架对方的生活。
所有的安全感和自信来源于对自我的高度认可。
这位学员单身的时候,父母也曾经催促过她很多次,但是她没有动摇自己内心的想法。
如今父母特别满意她的选择。
08
那么说到最后,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结婚了呢?
如果你还没有进入婚姻。
你现在就可以拿出纸笔,找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排除一切杂念,写下自己曾经或现今想要结婚的动机有哪些。
对号入座,看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毫无心理负担地进入婚姻。
希望你能为自己而活,而不是跟从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