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南京熊猫、陕西黄河、陕西海燕这些曾经闪亮的名字为什么会消失在公众视野?地处绵阳偏远之地的长虹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1984年在中国电子部的扶持下,一些企业开始引进彩电生产线,到1986年已经有75家从业者,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竞争。所有企业都将重心放在“加强销售”。
而长虹的思路与别不同。
首先大幅度提高产能和产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以吸引贸易商经销其产品。
选择贸易商有两个优势:
1.通过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市场。充分利用贸易公司的下家渠道,实现规模化销售。
2.贸易商不关注单台彩电的毛利,只关心现金流量和资金滚动速度。相比之下,一般的经销商,规模小、追求单位毛利、出货慢。
其次,依靠大宗交易合同,以彩电做抵押,拉进银行提供承兑。贸易公司不需要出钱,由银行向长虹贷款。
结果:长虹借助贸易商和银行的力量,顺利打通分销领域,产销量迅速飙升。
然而,长虹没有在企业与分销商之间的共同利益上下功夫,而是依靠销售政策和价格杠杆,去控制分销商的行动,实现持续大量销售的目标。
从量计价:分销量越大、折扣越大
持续降价:不断调低结算价,并配合产品流通,大做广告以及大规模宣传促销,刺激消费者,吸引分销商。
危险在酝酿:贸易商变成了长虹彩电的搬运工,把长虹彩电从流通渠道的高端搬至零售终端,赚取一点点辛苦钱——商人是逐利的。
经销商/贸易商和代理商/分销商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从产品所有权上区分:经销商对产品有所有权;代理商一般没有所有权,只收取佣金。分销商一般只做渠道不做终端。
批发商、零售商、加盟店、自营店、授权店、专卖店可以笼统的视作门店,没必要强制性的区分,没多大意义。
从制造商到零售终端的渠道途径:
1,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
2,制造商→总代理→经销商→消费者;
3,制造商→总代理→一级代理→经销商→消费者;
4,制造商→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经销商→分经销商→消费者;
小结:
通过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并与贸易商合作保证大量销售,长虹的做法在短期内有助于拉开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差距。然而如前文福特与通用的竞争一样,长虹的缺陷在于没有升级“企业与经销商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