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简书签约作者别山举水老师美文《我想扇自己两耳光》,内心深处无比震撼。是啊,别老师都功成名就居然还有如此感受,那我不得被自己扇巴掌脸都肿了。
看看现在的我,虽已中年却一事无成,形容憔悴、两鬓斑白、皱纹满面、身材臃肿、行动迟缓,这还是当年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立志改变自己命运的我吗?这还是当年挑一百八十斤担子面无难色稳稳当当上二楼的我吗?
我家三兄弟,相隔两岁,童年时光在父母的羽翼下虽然条件一般,但总归是幸福安康的度过。唯一惊险的一次是我带了两个弟弟,搬了一架木楼梯绕小路去屋背后山塘洗澡,回来后因为身上的水印子被爸妈发现,两个小弟没事,就我顶了盆水跪在堂屋神龛前忏悔。
读书了也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早上看牛,待牛吃饱后再慢姗姗地背上书包到村小读书。老师都是本地的叔伯兄弟,迟到了也不会被狠狠责骂,不过是批评两句。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我的小学是毫无压力可言,却凭着小聪明成绩居然不错。我的一个堂兄就无辜中枪,他妈是这样骂他的:你看看你,读书一点也不行,你看明伢仔,天天玩得开心,成绩还在前几名。我听到也是醉了。
小学毕业老师推荐去考县一中,山里娃第一次来到县城,犹如置身大观园。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果不其然铩羽而归,最终只得到乡中学就读。前两年还在为乡中学吃不饱肚子发愁,转眼之间就要毕业了。那时流行一流学生考中专,我在三年二期奋起直追,终于取得考中专的资格,却因为生物成绩69分与武冈师范无缘,就这样,我错过了第一次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此处应该给自己一巴掌。
在别人考上中专大事庆贺甚至放电影时,我失声痛哭,默默地背上行囊到县一中高中就读,但要补充的是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考上县一中高中的学生。
乡里娃子进城来,这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在城里生活三年,虽然用的是父母的血汗钱,但那时哪管这些。学习自然和小学初中一样没有下苦功,谁知道高中课程根本不是小聪明能应付的,自然由进校时前几名一下子沦为班上的学渣,从此开始三年自暴自弃虚度光阴的迷惘岁月,直至最后为了学校的土政策(成绩差的不参加高考学校退还部分学费)自愿放弃高考。
这个想法因为父母的震怒不得不放弃,于是被动地参加第一次高考,成绩365分,也算不错。读了三年,每三天得一分,可惜距当时最低录取线差了150分,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于是我再一次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因为这我后来报名复读时居然被辅导班拒收,我也算是服了自己。此处应狠狠抽自己两巴掌。
高三毕业,一心回家修地球,可是那一年我两个弟弟也无心学习,赴广东打工。于是爸妈我一家三口为了五亩多田的双抢足足搞了一个月,搞得我想哭。这样的日子怎么能承受,我不敢想象,这一辈子都这样是怎样的体验?于是我在父亲诧异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提出复读的要求,又在校长面前慷慨陈词后终于取得复读的资格。
经过一年的复读我的成绩让人惊讶,居然上升了150多分,达到了高考的最低录取线。当然其中苦楚只有我知道,就举一个例子,每天早上起来就到冷水龙头下冲一下,到晚上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时又到冷水龙头下冲一下,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百天。
在好多人纠结去读专科还是又一次复读时,我在父亲的建议下当然也是自己的选择下,来到了邵阳师专就读。后来我想,也许教书是我的宿命,当年初中没考上武冈师范,如今上了师专,可谓殊途同归。
大学三年乏善可陈,虽然不是那种"六十分万岁"的类型,但对于学习也是兴趣不大,主要精力放在看小说,至于什么奖学金、学生会、入党积极分子什么的,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连好多同学热衷的谈情说爱风花雪月也从未想过。现在想来,我在最美好的时光里居然三年过后毫无感觉,我真想狠狠地扇自己两巴掌。
同寝室好多兄弟有上进心,大家一起报自考,我也参加了,可惜是心不在焉,考过了几门后就不了了之。等到寝室兄弟在专科毕业前夕领到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时我才傻了眼,原来这样也行?后来在工作两年后为了评职称,我又不得不报了函授本科,花了五千多块,而且函授文凭含金量远不如自考本科文凭,我的工资始终比兄弟们低一档,想到这,我只好又扇自己两巴掌。
终于参加工作了,也算是从此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心中有点小得意。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刚开始也是蛮努力的,可惜没有方向,没人指点,也不会自己思考。就这样被生活推着走,教了近二十年书,我突然发现,我居然没有任何文字类的积累,哪怕是教案,经过几次搬家后也不见踪影。到如今,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也没有突出的教学成绩,想来实在汗颜。我只得又给自己几巴掌……
算了,不再想下去,不然脸肿了明天无法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