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姓唐,我初三的语文老师,温文尔雅,貌美如花。初中毕业,一别二十余载,天各一方,从未再有联系。
今天,在浏览朋友圈时,突然发现同学转载某大师级别的一篇文章。开始拜读时,感觉文字气势磅礴,行云流水,以为作者为男性。继续往下读时,又感觉文字中透露出女性的细腻和灵动,逐步判断作者为女性。到文章最后,看到署名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唐素芳时,又惊又喜,这不就是我初三的恩师吗?!
赶紧跟同学要到老师的电话,拨通过去。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老师居然对我印象深刻,往事一一对我娓娓道来,此情此景就尤如昨天刚发生的一样。在愉快的聊天中,思绪瞬间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初三生活。
记得刚进入初三阶段时,由于少年时期的叛逆,或者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我在前期的每篇作文中大放厥词,故意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及灰暗心理的写照。果不其然,老师看到后,心情非常着急,认为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差生,在评语中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导。
在成功达到引起老师注意的目的后,我开始端正态度,在每篇文章中都炫耀了华丽的文笔、严谨的逻辑思维、极高的正能量和正确的三观。又加上当时各科学习成绩都好,终于成功捕获了老师的“芳心”,任命我做了语文课代表。
老师工作的单位离家很远,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家庭困难,从不曾漏上一节课。在课堂上又总是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尽其所能地想把她所知道的知识全部灌输给我们。有次老师的小孩没人带,不得已的情况下,她把两三岁的小孩带到了学校。正值上课时间,小孩哇哇大哭,老师狠心地将其扔在室外,继续上课。在毕业大考来临时,又专门请了某重点学校的一个名师——她的老公,来给我们作了一次专门的考前精心指导。可怜天下教师心啊!
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老师,非常累非常累,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学生们觉得要为老师做点事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正好碰上当时农忙时节——收稻谷。于是集体请愿,在放学后要去帮老师家收稻谷。老师拗不过大家,后来就挑了六七名同学,被挑中的同学喜出望外,感觉自己中彩了一般。
我也有幸被老师挑中,记得那天的农活不是很多,好象一个小时就搞定了。但是老师还是专门去买了肉,做了饭菜招待了我们,让当时几月不知肉味的我们几个寄宿生,吃相很难看地饱餐了一顿,至今还经常回味着老师的炒菜绝活和那顿饭菜的美味。
在电话中,不知不觉地与恩师聊了半个多小时。老师绝口不提你当了多大的官,发了多大的财,就感觉在她心里,只要你平平安安,她就放心知足。这份感情不正如父母对待子女的那份感情一样-——质朴、无私、慈爱。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师也从青春年华时光走进了中年阶段,我的两鬓也悄悄染上了白发。但是,师生之间对往事的回忆都能引起彼此的共鸣;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如美酒一般,越存越浓;师生之间对彼此的欣赏又让各自如此引以为傲。也许这就是最真挚的感情,也许这就是世间最美、最珍贵的无价之物。
唐老师,看着你微信中的相片,你一如二十多年前那样阳光、青春、朝气蓬勃;唐老师,以后换号码前记得告诉我,不想再和你失联;唐老师,您等着,远方游子回来时,一定要来看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