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向意大利道歉了:“我们本该团结一致”,在4月2号,在距离意大利爆发已经过了1个多月后,才有了姗姗来迟的“将解冻最高1000亿欧元,帮助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成员国”。
看到这诡异的逻辑,是否有些不可思议?团结一致的欧盟本来就是不存在的,而这次“大难临头各自飞”更是丑态百出。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不仅没有第一时间着手去援助,反而上演了各种“截胡物资”的事件,真让人恍如隔世回到80年前。
意大利这一个月来经历了什么?死亡过万,不亚于经历了一场“三次世界大战”,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仅仅是刚刚看到了一丝的“缓和”的迹象,其惨状更甚于2个月前的武汉。而欧盟现在的道歉,则像是在战争出现转折点时,来摘桃子的,就如同当年美国“诺曼底登陆”一样,搞得现在全世界都以为二战胜利主要是美国人的功劳一样。欧盟的道歉实际也是给意大利一个台阶下,潜台词是:欧盟太近,某大国太远,疫情结束后还是要跟着欧盟混,安慰一下得了,至于1000个亿能落实多少,不一定。
我理解的欧盟各国的关系就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一群股东一样,平时正常的时候,大家和和气气,一起挣钱,虽然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小的分歧,但并非不可调和,但是在面临严重的外部危机时,公司可能承受极大损失,首先想的不是共同去应对,而是先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不排除踩别人一脚来保护自己……这类似于“沉船效应”。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趋利避害本来就是每个个体的本能,这是体制和文化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对比国内各省份对于湖北的第一时间的驰援,我才突然理解了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之伟大。
秦始皇在民间的名声一直不是很好,臭名昭著的莫过于“焚书坑儒”,北修长城,南建灵渠等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统一6国,确立华夏的版图,书同文,车同路,确实实实在在称得上“千古一帝”。虽然秦止于二代,虽然后世华夏土地上一直分分合合,但“合”始终是大多帝王将相的使命和目标,是主旋律。
如果仅仅只是统一了版图,可能还不足以对秦始皇如此称颂,可以对比下,古代时期其它地域建立过丰功伟绩的伟大帝王。马其顿雄主亚历山大大帝,也是一位伟大的征服者,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南至埃及,东至印度等地,可惜英年早逝后,帝国随即四分五裂,尽管希腊文化影响广泛,但始终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识;凯撒和屋大维等大帝为强大的罗马帝国确立了以地中海为内湖的疆域,但也未能建立起强大的向心力;南亚次大陆阿育王也曾征服过印度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印度的共同意识,直到今天还是分崩离析……
对比世界史上的这些征服者,秦始皇的征服战争丝毫不逊色,而更为珍贵的地方在于,建立了华夏民族共同意识。
在秦始皇统一中华大地之前,其实我们的情况和如今的欧洲诸国很相似,具有相似的文化习俗,使用相似的文字语言,但并非同一个国家民族,在诸子百家的典籍里,往往指称“秦人”,“齐人”,“楚人”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华夏概念,可能山东河南的齐鲁,天天和江苏浙江的吴国互相吐槽,湖北湖南的荆楚之地天天觊觎江西福建着想要打通入海口,河北想着远交近攻,联合朝鲜来进攻辽宁和山东,把渤海变成内湖……这画面不要太美。而如果是这种模式,你猜如果武汉爆发了疫情,周边的其它“国家”会干嘛?第一时间去援助?不存在的,和德国法国的操作差不多,自身难保。
历史上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解体了,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而只有中国,在秦始皇完成四海归一后,向心力就再也没有消失过,尽管秦朝短命,但从此将中国的历史上的战争,变成了由“外战叙事”变为“内战叙事”,以至于我们认为统一的王朝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是在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割裂时期,帝王的使命是统一,民心的所向也是统一,这就是自秦始皇以后“书同文,车同轨”的强大之处。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春,在感叹时事的变化无常,在悼念逝世的同胞,也对欧美国家死去的普通民众觉得可惜。但是对比欧美的一地鸡毛,和我们的空前团结,重新再去读一下历史,去认识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他也有很多残暴的一面,但同时却又远远超越时代背景的眼光。
如今我们已经经常提起“民族自信”,以及如何走出“西方中心论”,更好的把握华语权,我想对于秦始皇这位伟大帝王的评价,会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甬力畅谈,ID:yonglichang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