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秦淮
后来,我对“恋人分手后不能成为朋友”这结论置信不疑,但不是大家说的因为什么彼此爱过。只是觉得,分开后我们没有齐头并进,我们之间的差距变得明显而无奈。
于我而言,对于分手的恋人来说,最好的结局,莫过于一别两宽,各自欢喜。再见面,用彼此身上的变化来粉碎以往的回忆,最终连回忆都只剩下支离破碎。这样的结局我觉得太没必要。
从小喜欢文字,什么时候更加喜欢了?好像那时候自己胖胖的,矮矮的,谁都没事就来嘲笑我,于是,变得自卑,敏感。所有的喜怒哀乐喜欢倾注在文字间,字里行间很多属于孩提时代的忧愁。
后来,慢慢变的自信,但还是不敢直视以往的自己。去年,想着不留恋过去,大步走向未来,一股脑把所有文字一把火给烧了。现在想来,还是后悔居上吧。
高中的时候文字内容开始变得丰富,不再只拘泥于自己的悲秋伤月,矫揉造作。开始构思短篇故事,犹记得那时候写过一个故事,写的内容是关于一对少年时代关系友好的男生女生,两人关系很纯洁,很友好。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看书,做题。关系像青春期的爱情,又如同友情,都把彼此当作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个角色。
初中过后,男孩没有选择再读书,可是女生一直读完高中,大学,一直到工作几年。在城市里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生活。让她觉得自己好像内心少了一块。
于是,她买票回乡,坐在摇摇晃晃的车上,看着路边的风景,很是熟悉,又很是陌生。找了很久,最后有人告诉她,他在山脚下。
是的,她找到了他,很熟悉又很是陌生,他看了她一眼,很明显,他不认识她了。
时间不过过了十年,两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差异很是明显。女人穿着衬衫,牛仔裤,白色帆布鞋,背着吉他,年轻却时尚,满满的都市气息。男人挺着啤酒肚,穿着灰扑扑的中年人衬衫,手里不停翻着手里的饼,他脚边的孩子吊着他的裤脚,哭的鼻涕横流。
“你个小瘪犊子,吵什么,没看到老子在忙啊。”
“哈哈,刚子,你家婆娘呢?随这孩子这么吵。”
“那婆娘,偷懒呢,看我回去怎么收拾她。”
“小姑娘,来个饼不?“女人看到他擦了孩子鼻涕手也不洗的抓饼给她,吓得头也不回的走了。
身后笑声四起,女人觉得尴尬。
那时候,高中生的自己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人生的无奈,悲秋伤月也只是来自自己高中寄宿的不自由。这样的故事写这样的结局纯粹是心之所至。
后来,我还是修改了这结局。我希望这女孩不对这现实感到这么无奈,于是把结局改成了,女人没有找到这个男人,只是听了村人的话,找到了一个坟堆,女人在坟堆面前弹了一曲吉他,之后就走了。
那时候,我认为这是最完美的结局,男人没有什么改变,依旧是那么完美的存在于记忆里,即使他不在这个世上,但是最起码保留了一份青春爱恋的完整。
写了之后给闺蜜看,闺蜜给的评价是,故事是挺好的,但是这结局有些突兀。
那时候不懂这突兀来自于哪里,后来才明白,这突兀来自于对现实的躲避。
高中时期是一个青春萌动的时期,因为年轻,所以勇敢,对于少年时代的爱情都有一种期待,期待所有的爱恋都有一个很美的结局,尤不知,很多事情,根本就由不得自己。
这感慨还是来自自身吧。
高一的时候喜欢上一个男生,很是喜欢,无关其他的那种。在一起两年多,后来分开了。时间久了也就想不起他长什么样子,也记不清为啥这么喜欢这个人呢,唯一记得是分手那天晚上哭了一整宿,第二天装作无恙的去上课,也不好好吃饭,整个人沉浸在一种世界辜负了我的巨大悲伤之中。
不知是不是青春时候的恋爱太过用力,导致后来恋爱能力不足,于是,自己一直一个人。
后来也习惯了一个人。
大学毕业,回家乡工作。
“你好吗?“用的不是我心里烂记于心的QQ号码,但是还是一下子猜出是他。
“嗯。“
“你回来了吧,我们见见吧。“
“怎么?不情愿,这是大忙人了,瞧不起我们这些老同学了?”
“出来见个面撒,还怕羞啊,咱俩谁和谁啊?”
……
见见旧爱,寒暄好久不见?这种感觉让我觉得不甚美好。而且我并不觉得我们有见面的必要,难不成祭奠死去的爱情?
光从咄咄逼人的语气就可以看出来,那个笑容腼腆的人在这个社会里,被磨成了老油条了。反观自己我也知道,自己在这几年里成了什么鬼样子了。
我们实在不适合再在这个点,见面寒暄成为好朋友。会紧张,会尴尬,会无奈。会失望。
也许,于我们而言,分开后,各自安好,便是最佳。
这便是现实。
我喜欢的那个人只存在于那个点,之后,不在了。
这便是美好。
愿各位君永远目光明澈,心怀美好。
有过去,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