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被打脸了。在第一周的文章中写到了遗忘曲线,这个我学自少年时代的规律,多年以来我深信不疑,我们学习政史地这些科目不都是重复再重复吗?可是后来看到一种新说法,就是记忆并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差,这个结论来自一次试验。
遗忘曲线和摩尔定律遇到挑战,提醒我们道理在变
一次考试结束后不久,老师再次针对同样的内容进行了考试,按照遗忘曲线理论,时间更久肯定学生们的成绩会更差,但事实是学生们的成绩变得更好了,这里面其实多了个变量,就是考试本身——它意味着一次提取过程。打个比方,我上周六刚参加了出版中级考试,本来是抱佛脚复习定价计算公式,考试的时候也没有完全用对,但是经过了这次高强度提取,我估计很长时间里都不会忘记这个公式了。但是这个试验是否就颠覆了遗忘曲线呢,并没有,但是它前进了一步,告诉我们增加一个变量,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你可能也有类似的经历。在知乎上,曾有人讨论过有哪些小时候相信的道理长大了却发现是谎言,很多人出来吐槽骨感的现实离儿时丰满的梦想太过遥远,其实这世间的很多人,连同他们讲过的道理,都在不断变化。即时一再被证明的道理,也并非绝对正确。当爱因斯坦开辟量子力学的新领域时,牛顿的经典力学就不得不考虑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不同;摩尔定律假定,微处理器的晶体管将每两年翻一倍,它们的计算性能也随之翻倍,可是随着硅芯片的物理极限被一步步挺进,《快公司》曾撰文指出,全球半导体行业不再基于每两年实现性能翻倍的概念来制定硅芯片研发计划,原因是无力承担跟上性能提升步伐所需购买的超复杂制造工具和工艺成本,所以此路不通,就得找新路,比如量子计算、分子电子学、神经形态计算等,就可能变成驱动计算性能继续飞速增长的新兴技术。
主动证伪和纠错,获得学习主动权
既然要被打脸,何不主动点?达尔文就是这么做的。据查理·芒格讲,达尔文在提出一个立论后,会持续寻找能证伪它的证据,因为这是科学的属性之一,科学必须是可证伪的,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认知升级的过程中也会不断遇到这样的现象。你可能会说我怎么没遇到过,那我就要怀疑你的认知是不是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
举个例子,怎么劝人。一般我们劝人就是给他讲道理,但是说了一大堆好像也没什么用,甚至会起反作用,一直说你别跳楼,结果别人马上就跳了。吴伯凡对此给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人做判断的结构分成三部分:认知、欲望、恐惧。三者相辅相成,谁也不是董事长,但谁可能轮值董事长,这个要看场景。他举了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个朋友找他诉苦,说跟自己老婆过不下去了,想离婚,吴伯凡的理念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但他没用传统的方法,就是说你看你老婆跟你这么多年很不容易,勤俭持家,还给生了几个孩子,这样根本没用,他用了劝人法则。这位朋友有点迷神秘主义,而且小有积蓄,于是吴跟他说,你有没有发现你老婆有旺夫相,你这么多年能够挣下钱全靠她,如果你跟她离婚,你的钱就哗啦哗啦消失了。听完这番话,那位朋友当时脸就变了,因为这样的结果他承受不来。结果没几天,这位朋友给吴伯凡看自己老婆的照片,说“我老婆长得还可以哦”。然后两口子就继续过日子了。
对于这件事本身,你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是这种劝人的技巧确实是抓住了要害,就像在封建社会,奸臣们要陷害一个大臣,就会想办法让皇帝觉得他想造反。听了吴伯凡这么讲,我就感觉豁然开朗。
所以,不断学习新知是一种方法,新知识本身就会带来更新的力量。汤之盘铭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在今日,也理应是我们的座右铭。
不光是主动学习新知,还有发现错误的快速纠正。曾听过关于王信文的一个故事。王信文是一个90后,2013年与人合伙创办了莉莉丝游戏公司,一次他讲完一件事马上有人挑战他,说王总你昨天可不是这么说的,王信文就马上站起来,给挑战者鞠了个躬,说“昨天我错了”,这种品质很难得。这个故事的细节可能有出入,如果你有机会可以找王信文证伪一下。
锻炼认知记忆,提高元认知能力
最后谈一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记忆能力。我们常常苦恼看书看电脑记不住情节,原因在于,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消费信息和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想你几个小时不停地刷抖音能记几段短视频?在边上的人看来,你只是一个不时呵呵哈哈的二傻子。墨尔本大学研究员杰瑞德·霍瓦特(Jared Horvath)认为,人的记忆包括回想记忆(recall memory)和认知记忆(recognition memory)。回想记忆就是大脑自发地调用信息回忆过去,认知记忆就是记住大量事物、地方以及各种人物形象。
在霍瓦特看来,回想记忆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可以搜索,但是认知记忆却变得很重要,因为这个记忆要记住的是元数据,就是查找所需数据的路径。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查字典,我们从记住所有汉字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百度和谷歌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人类累积的大数据,则把我们的大脑进一步解放出来,使我们能有更多时间去做创造性的事情。但是这不意味着抛弃回想记忆,美学大家蒋勋写唐诗和宋词,演讲时大量的古诗词信手拈来,这都是他儿时死记硬背的积累。这是事情的另一面,不作展开。
但是我们自己也知道,刷抖音可能并非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因为它只是让你获得瞬时体验,让你感觉好像学到了一些东西,其实过后什么都没有留下。霍瓦特的建议是,第一,隔段时间再去观看或阅读,回忆得越多,记忆力就会越强;第二,给记忆留下线索,比如记下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其实还有第三点,联机学习,这一点古典和黄征宇都讲过。和一群人一起学习,互相给反馈,能激发创造,自然也会让你记得更久,乃至变成你血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