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但在岭南地区却有两种特色的解释,一来是以“一盅两件”为代表的早茶文化,以茶为媒介,配上小点,享受粤式叹茶慢生活;二来有凉茶。饮茶和饮凉茶同属于岭南饮食文化,但意思相去甚远。
眼前这碗黑乎乎的、飘着中草药香味的饮品叫凉茶,是粤港澳地区流传已久的文化产物,它与粤语、粤剧以及粤菜一起,组成岭南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次的湾区文化探索从凉茶说起。
几百年来,这种既不“凉”,也不是茶的饮品一直被叫做“凉茶”。其实,这里的“凉”属于中医名词,药性寒凉的中草药剪水服用,可以消除人体内的热气,达到败火的功效。而茶的叫法是承袭传统文化中茶叶的保健防病功效。先民在茶中加入食物或其他药物,用来治病或者健体,称之为药茶。后来,即使没有茶叶,只要能发挥其功效的饮品,都叫“茶”,比如花茶,还有流行于东南亚华人圈的肉骨茶。
凉茶与本土智慧
或许你能在北方的超市看到凉茶的身影,但凉茶的确是100%岭南出品,属于本土的特产,也是岭南人民生存智慧的体现。
一方面,受炎热高温潮热气候的影响,当地人容易因湿热而发病,出现“上火”症状。关于这点,居住在广东尤其是南粤大湾区的小伙伴感受最深,这里每年夏天可达7个月,冬天只需穿两件,龙舟水的季节多暴雨。加上广东美食种类多,吃点烧腊、烤生蚝就会加大上火的风险。因此,败火是岭南人民的刚需。另一方面,地处大陆边陲的岭南,多山岭丛林,这里生长着各种专治热症的草药,如夏枯草、冬桑叶等。因五岭山脉的阻隔,北药无法南运,于是岭南人民就地取材,民间自采自用,经过无数次尝试后终于找到下火的良药-凉茶。
因地湿易上火的广东,同时也治疗热症的地方,恰好验证了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相生相克这样的传统哲学思想。岭南先民或许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启发,不仅帮助自己适应当地的环境,也造就了凉茶这一地方性的文化财产。
凉茶铺与本土文化空间
咖啡文化的普及,让咖啡厅成为家和办公室以外的第三空间。如同喝咖啡一样,去边度(哪里)饮凉茶也有了很多选择。图划算的,在药店或者网购凉茶包,煮好给一家人喝。图个方便?路过凉茶铺外带一杯,或者去便利店买瓶罐装的。但是本地的年长者更喜欢去老式凉茶铺,喝完了再坐一会。
凉茶风靡岭南大地时,凉茶铺遍地开花,甚至有凉茶铺多过米铺的说法 。王老吉最早于清朝在广州十三行附近开设凉茶铺,因凉茶价格便宜、功效好,受到当地人的追捧,大家干活累了、身体不舒服都去凉茶铺歇歇脚。此时的凉茶铺充当了平民医馆的功能,也是供大众消遣放松的场所。清末,随着王老吉进军香港,凉茶也融入了香港人的生活。港英时代早期,香港较少有西医,且诊金较贵,市民如有不适,就去药材铺抓几服药或者饮几碗凉茶。后来香港还兴起了不少凉茶品牌,如今已成老字号,如春回堂、百宝堂等。
50-70年代,凉茶铺真正在香港流行,更是一时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借用法国思想家Lefebvre的空间制造理论,凉茶铺是香港本土的空间实践。在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不少香港的凉茶铺都会装上电视,吸引街坊。街坊们聚在凉茶铺中,看着电视,仿佛一个小型的电影院现场。此外,当时唱片机昂贵,但听流行歌曲已成为风尚,凉茶铺也趁机购入点唱机,播放欧美流行曲,结果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最时髦的约会点。喝着岭南独有的凉茶,听着披头士的歌曲,是属于那个年代最fusion的HongKong style。
凉茶铺的选址讲究地利人和,除了商行和居民街区外,当时香港的凉茶铺还会开在人流量大的戏院旁,比如元朗戏院边的许留山老铺,一场戏看完口干舌燥,去附近的凉茶铺坐会是不错的选择。
凉茶铺在岭南,是医馆,也是娱乐场所,还是对本土文化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开间小小凉茶铺是小市民阶层维持生计的对策,看似不起眼,但体现的是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对生存压力的灵活变通,这也是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
凉茶文化的当代认同
饮凉茶、去凉茶铺都曾经历从繁荣到没落再到复兴的转变。
西医的普及,身体不舒服时看西药吃几片药,无需煎煮,方便快捷,苦涩的凉茶不再是治病的首选。全球化进程下,街头巷尾火速开店的,前几年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厅,如今是手摇茶饮品店。当电视机、唱片普及后,凉茶铺回归了医馆的角色。老式凉茶铺多是家族式经营,小本买卖,经不住资本扩张下不断刷新记录的租金和地价,发展举步维艰,关门大吉的不少。
一种文化的没落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它的复兴也有某种机缘巧合。03年非典期间,鸿福堂出品的一种含有板蓝根的凉茶,因为治肺炎有效而被市民抢购一空。接着鸿福堂又看到现代生活快节奏下,都市人亚健康问题不断,推出了治失眠、提高免疫力甚至减肥的饮品,由于口感上更贴近现代人的口味,甚至包装设计上富有美感,获得良好的市场反映。这些饮品都已经突破了传统凉茶去热解暑的范畴,而衍生出一种新的时代内涵,继续保健的使命。
当下,凉茶有了新的面孔,但是凉茶铺所承载的本土文化空间已经式微。香港民间研究人士认为老式凉茶铺代表了市民的医药智慧、集体娱乐与消费文化甚至中西融合的历史,而那些开在地铁站附近的凉茶小站不具备它们的精髓。
06年凉茶被粤港澳三地共同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传统技艺的申报类型,凉茶被保护的只是配方,而不是提供凉茶的场所。制作凉茶、喝凉茶是本土情怀,提供凉茶的店铺更是本土文化空间。在未来,凉茶铺的出路只能在市场中去寻找,坚持家族老字号,还是流水线式的品牌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