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调整偏见:报价要先入为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释义: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边跑边测】

    有一次,跑跑问了朋友一个问题,请他估算一下,一张纸折叠100次以后的厚度是多少。朋友们听了后马上脱口而出:“折叠100次,那一定很厚了,肯定要超过1米吧。”过了一会,他又挠挠头说:“也许还不止呢,大概2米那么厚,比我人还高呢。”那么请你也估算下,一张纸折叠100次以后的厚度大概是多少呢?

    这道题,很少有人给出的答案大于几米,大多数人认为最多不超过2米。因为大家都知道纸是很薄的东西,在人们心里,即使折上100次也厚不到哪里去。其实答案远远不止几米。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1毫米,折叠100次的厚度就是0.1毫米*2100 ,大约是1.27*1023公里,也就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8 000 000 000 000 000倍之多!这样的答案是不是让人很惊讶。因为在人们的心里,纸就是很薄的东西,即使折了几次后还是很薄,所以人们的想象和估算都来自一开始的几折印象,这就形成了一个很低的锚(参考上一篇沉锚效应),让人们忽视了平方的效应。


什么是锚?

行为经济学——人们趋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相联系。例如:人们遇到一个产品时所接受的第一眼看到的价格。

心理学——指对某一主题相关的信息对该人的信念及判断产生影响,即心理污染的一个范畴。例如:向你介绍一位你不认识的新同事时所添加的那些标签。

    这里说的锚,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先入为主”,人们被第一印象框住后,以后接受的信息就会带主观偏见性,因而在这之后所做的决定或者思维就会受第一印象影响,出现定位偏见,也叫定位效应

跑跑故事会

   《读者》杂志刊登过一篇文章,大文豪大仲马有一次看中了一件古董。但是店家开价很高,他希望能够以店家开价低很多的价格买下这件古董。于是他让自己的两个朋友先后来到这家古董店,假装都要买这件古董。第一位朋友给店家开了一个超低价,低到不可思议,店家肯定不卖。第二位朋友在第一位朋友开的价格上加了一点,但是依然很低,店家依然没有卖给他。这时候大仲马走进古董店,他报的价格在第二位朋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点点,不多但是大仲马期望的价格,店家最后卖给了大仲马。

    大仲马最终能够如愿买下古董,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他让第一位朋友报的价就是给古董店老板抛了一个锚,这个锚对店家产生了定位效应;第二,大仲马懂得先入为主,他先把自己得心理价格报给店家,这和以往在讨价还价中的“先报价就输了”的思维刚好相反,让对方先开价,这样就可以去估算对方的最低价,可以拥有更多的信息。但事实上,让对方先开价,这个价格就变成了一个锚,即使你再努力调整,也很难拜托这个定位效应。所以先入为主,让你的第一价格成为锚,才能然让趋势偏向你所期望的。 

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店家,你又该如何谈判报价呢?

    如果你要卖一件古董,但是没有人知道它的价格,你找到了一位买主,那是先让对方报价,探探口风?还是自己先报价呢?如果你是理性的,你应该先开价,以求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在对方不清楚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掌握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就应该主动报价,而且价格可以开的高一些,先发制人,给对方一个锚。当然,如果你开的价格太离谱了,也要告诉对方,我的价格很高,但是可以还价,给彼此一个谈判的机会,别一张口,就把买家吓跑了。

【划重点】

   总而言之,如果要在谈判中争取到报价的有利位置,遵循三点:

1、先入为主,先报价

2、开价越极端越好

3、开价前,告诉对方可以谈判,有余地

【跑跑启示录】

    定位效应在寻求问题或者观点上也会造就影响,如果你需要询问他人对某件事的看法,一开始就不要将你的见解告诉对方,让对方避开锚,获得最真实的意见;反之,当别人向你咨询问题的时候,也不要先倾听对方的看法,而是先独立思考,避免自己进入对方的锚。

【一个引发思考的提问?】

   马上就要回家过年了,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生大考验问题,该如何运用定位调整,把握方向呢?欢迎留言分享~


                                                                                                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