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163天 《人生哲思录》第16天
阅读,是普通人晋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以前读到这句话,都觉不疼不痒。今天,却刮目相看。
原因是曾经特别痛恨自己“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特质,但在践行《中华经典十三讲》中“知行合一”和《当下的力量》中“活在当下”一段时间以后,又遇今天周国平先生的“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神奇的化学反应就这么产生了---自己内在那块硬疙瘩慢慢消融了。
直呼:“痛快!”
“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保持超脱的心境。”
回归到今天的两个小标题:年龄、境遇与心境。
01 年龄
原文摘录
1. 我们看得见时针的旋转、日历的翻页,但看不见自己生命年轮的增长。我们无法根据记忆或身体感觉来确定自己的年龄。年龄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是我们依据最初的道听途说进行的计算。
2. 年龄是一个谣言,在记忆里找不到证据。人都活在当下,你当下的状态年轻,你就是年轻。
3.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风景。生命不同季节的体验都是值得珍惜的。
感悟:
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选择了把公婆接到身边过年。于是,3岁和12岁的孩童,40左右的中年,与65左右的老人同堂而过,每天热闹非凡。
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欢乐里,争吵打闹;成年人窝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读书刷剧;老人则心疼平时儿子上班儿媳带娃的辛苦,包揽了每天做饭洗碗的工作。
三代人,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如若不是再次拍全家福时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离上次拍已过去10年),与父母在一起,真的都要记不起自己的年龄,也未曾记起父母的老之将至。
果真应了周国平先生的那句:“在我们的感觉中,爷爷辈的人似乎从来是老的,父辈的人是逐渐变老的,自己似乎是永远不会老的。”
02 境遇与心情
原文摘录
1. 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若把人生比作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际。
2. 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就因为离别最使人感受到人生无常。离别之苦,就苦在心中有许多生动的记忆,眼前却看不见人。
3.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
4. 年轻人没有什么可回忆的,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没什么可展望的,于是就回忆。
5. 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
6. 人生是一场无结果的试验。因为无结果,所以怎么试验都无妨。也因为无结果,所以怎么试验都不踏实。
7. 人生到处是陷阱,从一个陷阱跳出来,又掉入了另一个陷阱里。可是,尽管如此,你还是想跳,哪怕明知道另一个更深的陷阱在等着你。最不能忍受的是永远待在同一个陷阱里。也许,自由就寓于跳的过程中。
感悟
有太多的人在人生旅程中一边前行,一边迷茫。在纠结的漩涡里,实在痛苦。
但是如若能认识到:途中耽搁实属平常,无论怎么选,都还会有其它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当遇到十字路口,首先清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然后鼓起从零开始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要知道,路上皆是风景。
以前时常被朋友送话:“你就是想的太多!”
朋友还是对我仁慈了,后面可以再不留情面地给一句:“做的太少。”
很简单的道理,是不是?!
但真正的有切身的体会,也只是在最近。
许是这一年自己真的沉下心来把想做的一个一个地去做了,并且在做的过程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实际出现的这些问题,有些是自己大脑曾预演到的,有些却是新鲜的。
不论怎样,说和做一体,是别样的体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由”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让我们一起,说出来,然后去做,不要只让想法停留在大脑层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