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过去两个月啦!不知大家设立的目标有没有完成呢?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和我抱怨说自己设定的新年目标不到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不是说有吸引力法则吗,为什么目标总是完不成呢?
新的一年,我们都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变瘦变美,养成看书的习惯,调整好饮食作息,不再熬夜等等,但是真正实践的时候,却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设立的目标泡汤了,所以,如何有效的设立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1.清晰划分小目标,比实现大目标重要得多
世界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缺少具体目标的人,有了具体目标还不够,重要的是要学会拆解目标,之前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位男生,刚开始跑1500米是全班倒数的,但是后来,随着一次次的测试,他逐渐跑进班里男生的前五名了,我问他是怎样做到的,他回答:“刚开始跑的时候想着终点很远很远,心理很有负担,但是,有一次,我换了一种思路,将1500米的终点划分成一个个弯道,心里想着,跑过那个弯道就好了,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我将一个个弯道跑完,结果跑着跑着,就到真正的终点了。
”学会清晰地拆分目标,远远比实现大目标重要得多, 比如你的目标是完成一个月写一篇公众号文章,那么你的目标应该是有阶梯的,划分成一步一步的来完成,一个月中的什么时候要完成素材积累?打算在这个月什么时候完成公众号文章的更新?而不是迷迷糊糊的设定在一个月写一篇公众号文章,这样容易糊弄自己,今天也是一个月的一天,我可以不写,明天也一样用这样的理由,慢慢地,一个月过去了,你可能一个字也没有写。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在2023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的目标设定可以拆分成每日控制饮食,每天做10个俯卧撑,而不是今天忍不住吃了螺蛳粉说今年还长着呢,下个月再规律作息,渐渐地,月份一直递增,这个目标又成为下一年的目标了;你想要在今年重新捡起阅的习惯,定下的目标是一个月看两本书,但是读那两本书,读到什么程度呢?很多人可能在大脑中有个模糊的印象,就是两本书嘛,结果就是自己去读了两本漫画,心想着漫画也是书啊,最后,干脆放弃了,因此,定下具体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将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模块来完成,设定明确的,可行的目标,并记录下来,确保自己能够得到反馈,这可以为你不断地提供动力,顺利完成目标。
2. 幻想目标实现,放大大脑的价值判断
提到愿望实现,小狗钱钱说到要建立一个梦想相册,贴上梦想的照片,尽情想象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越详细越好,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不是做白日梦吗?
其实不然,我们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具有被生存压力塑造出的天性,让我们天生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的,所以,我们做不成事情,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存在人类大脑的基因太强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坚持目标一段时间之后放弃了,当一件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时,大脑会自动减低对事情的价值判断,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做,这时,我们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自然而然就降低了
所以,将目标可视化,从大脑中描绘自己完成目标之后地样子,让大脑放大这件事情的主观价值,能为你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地注入动力。
举个例子:你有一个存钱小目标,存够钱了去心仪的地方旅游,你可以在大脑中尽情描绘出你去旅游的场景,你要乘坐哪趟飞机,首先来到景点的哪里,要吃什么样的食物,和谁一起去等等;你想要减肥成功,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幻想自己变瘦地样子,穿上好看的衣服的样子,家人朋友夸赞你的样子;因此,将目标描绘的越具体,越能为你的行为提供动力。
3. 培养二进制思维,养成微习惯
二进制思维的名称来源于计算机术语“二进制”,是一种只有两种数值——0和1组成的算法,当今世界上的主流数字技术都以二进制为基础。那么,这个二进制思维有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想象一下,你现在要完成一个任务,任务是按动开关,在二进制的思维中,开关要么开,要么关,在二进制思维中,开就是所谓的“1”,关就是“0”。简而言之,只要你做到了“1”,你是算完成了任务。
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设立目标有什么关系呢?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今年设置了读五本书,每天看半个小时的书,心里想着应该可以完成,结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可能只看了不到5本书的十分之一,为什么呢?
可能有一天你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完成这次“定量”的目标,你就会因此放弃,心里想着反正今天也完不成了,要不明天吧,这种颓废感会让你比较容易放弃目标;并且,这种“定量”目标往往会让自己只在意是否完成了设定目标的时长而往往忽略了当时设立目标的初心,这样定量的目标,容易给自己创造一个关注时间、数量的限制,忽视当初自己设立目标时自己想要提升的能力。
比如,你想培养阅读英语的习惯,比起每天读英语半小时来说,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几页英文文章,效果会更加好;你想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比起每天强迫自己跑一小时的步,每天下班后在小区楼下跑一会儿,对你来说,就是值得表扬的事情;比起去开灯,你不用在乎完成的过程是否完美,你只需要去做了,就好了。
这就是二进制思维,只要做了,你就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
4. 学会反思
任何事情,都是要总结与反思的,以前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是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回到当下,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有这么一个笑话,每当1月1的时候,每个人都宛如戏台上的老将军,浑身插满了flag。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每当新的一年来临,大部分都都会设立几乎一摸一样的flag,也就是说,上一年的目标没有完。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许多人没完成目标之后,也就一股脑地抛下自己当初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么做,在做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遇到困难之后自己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的措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可能正在被惯性思维牵着鼻子走,一件事情做完了就做完了,很少去回过头来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反思是一面镜子,通过回头甚至是反复的观察自己,来透过现象深挖你的底层思维。
如何进行反思呢?这里有一个口诀,叫做“五问法”。
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用“5问法”来找出机器停机的真正原因:
01 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02 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03 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04 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05 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不断的问为什么,从中发现,并找到最终原因,以免在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你去年设立的目标:考过英语六级考试,但是没有通过,你可以通过反思,当时立下这个目标的时候自己做了什么?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在备考过程中有哪些是值得改进的?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上一段恋爱失败了,也可以通过反思来总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试着用旁观者的态度,不加评判的观察自己的行为,看清楚自己内在的需求,从是被中更好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性格、喜好、思维模式、与恋人的互动模式,通过反思观察,明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变成自己下一段感情的出发点。
不要害怕反思,经过反思,你会知道你过去的惯性行为及思维,总结经验,基于上一次的结果,再去调整完成目标需要准备的动作,遇到以前存在过的问题,学会用新的方式,新的思维来解决。
说了这么多,请你告诉我,如果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你想要设立什么样的目标呢,如果你想到了,请你现在就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列出你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