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比赛结束快一个月了,而我的赛记却迟迟没有写出来,写写停停,断断续续。一来是最近事比较多,心老是静不下来;二是上马有一个跑友猝死,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写上马赛记如同我参加上马比赛一样,第一次感到有些艰难,脑子里时常冒出放弃写赛记的念头,可转念一想,还是有必要把这个赛记写下去。标题么就写“挑战不拼极限,热爱没有终点”。这也是我参加上马,跑在42.195公里赛道上深深思考的问题。
炙手可热的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全国马拉松爱好者的瞩目下,于11月17号徐徐落下了帷幕。我是第四次参加上海马拉松比赛,上马是我的福地,每年跑上马都是我本赛年成绩最好的一次。然而今年却没有延续以往的好运,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仅以3小时29分39秒完成比赛。尽管如此,我却对这个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天气太热,我尽力了。
11月16号我和团友欣悦老师清晨6点30分就赶到大连周水子机场,乘坐7点25分的航班前往上海。九点多钟飞机顺利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在机场出口处见到上马组委会的志愿者们。在他们的热情引导下,我俩坐上组委会提供的专车去博览会领取比赛装备。
在上海工作的团友飞翔得知我来上海参加马拉松比赛,特地坐了两个小时的车,赶到酒店来看望我们。
每次和欣悦老师一起参赛我都非常省心,订酒店、买机票、选线路都是欣悦老师一人搞定,今年我们入住的酒店依然订在起点附近的外滩,步行十来分钟就能到达比赛起点。
17号早晨五点我们起床,开始做赛前准备。欣悦老师有个习惯,比赛当天从不吃早饭,空腹跑全马是他的绝技。而我就没有这个本事,必须吃早餐,吃一碗方便面是我的标配。
经常出来参加比赛,没有了兴奋和紧张,有的就是从容和淡定。早晨六点我们俩慢慢悠悠地走到外滩,这时天还没有亮,可马路上到处都是参赛的跑友。在路上遇到了中国马拉松大满贯北京公益跑团副秘书长付立中,我们俩都是北京公益跑团的执委,经常一起参加比赛,所以再次相见非常高兴。
在比赛起点附近我看到许多武警战士在执勤,他们在执行维护赛场秩序的任务,看见他们我就想到年轻时当兵的自己,情不自禁地站在他们的面前照了张相。
我和欣悦老师来到A区,将存衣包交到志愿者手里,静静地等待比赛鸣枪的那一刻。6点58分外滩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马拉松比赛前高唱国歌是每一位跑者最自豪、最激动、最兴奋的事了,三万八千人齐唱国歌,那场面蔚为壮观。
7点整比赛正式开始,我和欣悦老师随着A区大军涌出了起跑线。
因为我这是第四次跑上马,对这里的赛道比较熟悉,热情的上海市民让我倍感温暖。上海的天气如同热情的市民一样热烈,不过今天的天气有点热烈过度,达到26度左右,我和跑友们在26度左右的气温下艰难地奔跑着。
头10公里我和欣悦老师并肩跑着,路过补给点也没有补水,我是从15公里开始补水或运动饮料,随着气温的升高,我补水的频率也加快了,2、3公里补一口水或运动饮料。前20公里跑的比较轻松,以4分多的配速奔跑着,从25公里开始因为天气比较热,我的配速也跟着降了下来。
从30公里开始直到终点,我在赛道上陆陆续续看到有七八个跑友因天热而倒地,医护人员们在紧张地进行急救。因气温比较高,有多位国内男子名将退出比赛,此时我也感到有些吃力,想想那些被急救的跑友,安全完赛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果断放弃了要在上马跑出自己本赛年PB(最好成绩)的念头,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安安稳稳地跑着。
跑马PB纵然高兴,但是如果一味追求PB,超出自己的身体极限,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来的PB又有何意义呢?你PB了自己PB不了高手,即使PB了高手又能怎样?
中国马拉松大满贯北京公益跑团执行秘书长汤宁就是一位佛性跑者,他用相机拍摄马拉松赛道上的美景,尽情享受比赛的乐趣。汤宁是北京二环特训队队长,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汤司令。在北马比赛时汤司令在天安门前为我拍了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
继北马之后,上马同样是最后一名完赛者。当其他人都选择在赛道中竭力追求最短时间、最快配速时,汤宁选择拿起相机,成为赛道风景和赛道人物的记录者。他说“我可以在赛道上奋力去跑,但这样只有我一个人在赛道上,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跑步也可以很放松快乐,关注沿途的风景,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跑步,马拉松赛事才会更有活力。”
我从2015年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到目前已经跑过近四十场马拉松。尽管每次都顺利、安全地完赛,没有出现退赛、弃赛的情况。但是我对一些跑友在比赛中选择退赛、弃赛一直是持赞赏的态度。因身体原因比如:心率过快,头晕恶心、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等等选择退赛或弃赛,不仅需要勇气,更体现智慧。比赛的终点只是短暂的终点,而家才是我们永久的终点。我认为最好的PB就是安全地完赛,平安地回家。
现在有一些跑友跑着跑着就忘了初心,忘了自己为什么而跑的了。有的人在平时追求配速,在比赛追求成绩;有的人追求距离,挑战自己的极限,把跑多远作为自己的荣耀、殊不知,这样跑的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和危险正一步步逼近你。在平时进行的强度训练和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据心脏专家和曾经有过类似晕厥经历的跑友介绍,在大运动量过程中出现心脏问题的跑友,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先兆的,比如心慌、目眩、头疼、恶心等。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如果这个时候还在拼力奔跑,那极可能发生心脏猝死的悲剧。
然而在我们刚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有很多跑步大神都会告诉我们,出现这样的情况,代表着身体到了一个极限状态,只要熬过这个极限,就能享受后半程“比较轻松的机械式运动”。这样的处理方式,听上去很励志、很热血、很有体育精神,但是对于普通的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么拼命。马拉松有很多场,生命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敬畏马拉松!
今年上马的高温导致很多选手出现不适,据上海救急中心的医生介绍,比赛当天他们救护了15位倒地的选手,其中有一位选手年仅30岁,永远地离开了心爱的马拉松。听到了这样的消息,真是令人惋惜和痛心。
这次在上马赛道上听到医护人员、市民志愿者和跑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不是“坚持、加油!”,而是“别拼,安全第一。”
由此可见,在马拉松比赛中跑友们越来越理性,心智越来越成熟!
“敬畏马拉松,敬畏生命,量力而行,安全第一。”应当成为每一位跑者的必须牢记的警示语!
上马的终点设在上海体育场,对于跑者来说在体育场冲线非常有仪式感,也是最为自豪的。去年我是顶着大雨在这里冲线,今年却是冒着高温完成比赛。当我在体育场冲线的那一刻,我欣慰地对自己说:我顺利地完赛了!我的净成绩是3小时29分39秒!
欣悦老师在36公里处腿部肌肉抽筋,后半程是跑跑走走,最终也安全完成比赛。
团友飞翔在体育场终点等候着我们,当我和欣悦老师走出七号门的时候,飞翔热情地为我们拍照,祝贺我俩顺利完赛,然后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吃饭。我被飞翔团友的真情所打动,为海之星有这么热心的团友感到自豪!感谢飞翔团友的倾情陪伴和贴心保障。
上马比赛虽然结束了,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挑战不拼极限,热爱没有终点。”我在心里一直默默地重复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