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我们,总是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缺少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也不足够自大或自傲,会谦虚的认同长辈的观点。
人总会长大,对外面的世界会有很多的认识,对每一件事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有时候认知来源于书本,有时候来源于网络,有时候来源于他人。
我通常对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都会略微谨慎,如果需要用到,会去查证,当然,最终也还是来源于网络或者他人。信息社会,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信息量,可是我们却很难再分辨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如果要谈谨慎,连转发一篇文章都要斟酌。
有一本书里说,网络给了我们大量二手,三手,甚至不知道是几手的信息,我们的一知半解往往会被这样的信息误导,唯有找到信息的源头,才能得到真知。
如果不做研究,恐怕也不需要去对每一项知识挖源头吧。
我想说的信任其实还是人与人之间的。
前段时间我入手一套护肤品,其实刚开始并没有打算买那一套,朋友推荐,说自己在用,产品源自微商,她是出于对那个代理人的信任,而我是出自对朋友的信任,我觉得让她代买也许对她有帮助,一套价格并不高的护肤品而已。
回来后其实有反思,并不是对朋友有疑问,只是在考虑我们这种信任方式是否有问题。
几年前,我曾经和她一样,因为觉得信任某个人,买了一份保险,当时那个人是一家大型国企财务总监,老板聘请她偶尔过来指导工作。不管从工作能力还是为人,其实都是很厉害的,工作不说,还凭借个人能力买房,送儿子出国留学。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背书,让人觉得足够信任,从相处来说,也确实值得信任。然而她也加入了保险公司,自己买了不少保险,原因是儿子有疾病,从买保险到卖保险,甚至还给儿子挂职在保险公司,想让儿子在业余时间能利用她的人脉有一份额外的收入。
我在她的推荐下买保险时基本上是什么都没了解,她怎么说就怎么买了,几年以后,虽然这份保险并不是说很差,但其实对我来说,并无多大用处,正好她也转了手,不再是代理人,我便打算停了那份保险。
如果只是保险这件事情,倒也不值一提,今年的某一天,她组建了一个新的群,发的是一些精油类的东西,这当然不是我需要的,碍于情面,我没有退出。
现在几乎成了人人微商时代,每个人既是买家,也是卖家。看到不同的人在专职或兼职的做些卖东西的事情。有找券赚佣金的,有做食品卖的,有做商城代理的,卖保险的,以前有人说你的层次决定了你的朋友圈层次,可是现在好像要找个朋友圈什么都不卖的人已经很难了,项目呢,项目算不算?课程算不算?
有些课程喜欢让人转发,我不太喜欢转发这种模式。
很多人的同理心很强,如果看到别人转发什么,第一个反应是发出来的那个人参加了没有,似乎如果转发的人参加了,就是给转发内容做了担保一样。微信公众号里有很多软文,看得多了觉得都差不多,最容易被种草的一句话是“我也在用”。
看,我们有时候就是这样容易信任别人。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如朋友圈那般美好,我总觉得依赖于朋友圈的销售是对人脉的一种消耗,除非产品足够好。
也许是我对吃的兴趣不大,在朋友圈里买过的吃的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之所以买更多的是觉得做一件事不容易,略微支持一下。
酱叔刚开始自己做酱的时候,也是经常发朋友圈,还组建了群,后来从厂房投资等慢慢弄好后,便销声匿迹,自己做事业去了,最近才偶尔看到他发发朋友圈。
这种创业方式很艰难,但终究是在往正规渠道去做,比起家庭加工方式的做法,要好了很多倍,的确,现在都强调食品安全,家庭制作必然食材好,但却多了随意性,不够专业。
有时候觉得人和人的信任就在微信里,似乎微信突然失去联系,就缺少了安全感一般。
过去,我喜欢做手工,送了一些给人,只收过一次订单,给同事做的包包,收了成本价,原来可能喜欢那种做出东西的成就感,别人的一句喜欢就送了人情,后来觉得自己做东西确实不易,别人对于免费得到的东西也不会很珍惜,于是再不瞎送,甚至在朋友圈口头答应了的也没兑现。
也有人要我做东西卖,我自认为如果是送人还可以,要说拿去卖,还不够专业,免费送人和让人掏钱是两个概念,我不愿意为了这去耗尽朋友圈的人脉。
有时候看起来大家相处和睦,那是没有利益关系,也许在某一天有人突然发消息来推荐什么,如果关系没到一定程度,好感度肯定是会降低的。
所以说没有绝对的信任,人和人的关系敏感而复杂,为了利益,谁都有可能去卖东西,这件事最终会导致信任危机,上次新世相的那个课就是如此,参与的人如此之多,甚至连猫叔都宣传了,朋友圈里秋叶,哈默,猫叔这三个人的关系网多,几乎被刷屏了,结果不太好。
知识给予了我们认知,应该用在努力工作和生活上,而不是投机取巧去做并不现实的事,创业不容易,那篇讲创业者自杀的文章,我看了留言,千篇一律的写着创业艰难。所以没有那么多的一夜暴富,没有捷径,别人走过的弯路就不要再走了。希望社会人都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真诚,别像有些保险工作者或基督教徒一样,见人就宣扬,看谁都可以发展。如果连朋友都不是,何来更深层次的信任?
但愿信任能为大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