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甥泽泽今年读5年级,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放学回家后,妈妈发现孩子数学测试考了23分,卷子上红红的错号一下子点燃了她的暴脾气。接下来,可想而知,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劲就来了。哭着给我打电话说:“这次考的太差了,急死我了,我都不想活了!”听了这话我也很生气,我生气她不是一个理智的妈妈,怎么可以为了孩子的一次分数来用语言伤害自己也伤害孩子。孩子妈妈在电话那头说:“怎么给他说都不听,太不听话了。”太不听话,其实这是从妈妈眼里的孩子,难道自己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差吗?
泽泽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可以说是整个家庭的一个宝。自从二孩出生后,小泽泽就在大人的眼中一下成了似乎可以独立的孩子。起床、叠被、穿衣、打扫房间卫生、进厨房做饭等等。孩子稍微有点做不来,爸爸就会大吼到:“笨死了,这你都不会?”。而别人家5-6岁的孩子都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呵护着、关爱着的年纪,小泽泽却已经失去了这温柔的、甜蜜的爱。
接下来的几年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无论谁不高兴了看孩子就不顺眼似的大吼、打骂。似乎这就是他们家的教育理念——“棍子底下出孝子!”。难道一个感受不到爱的孩子,他最后真的会用爱来回报你吗?长此以往,孩子已经怕了爸爸。只要爸爸在家,他不敢出自己的房门,怕爸爸生气,怕爸爸打骂自己。奶奶似乎也有了吓唬孩子的法宝“不听他,让你爸爸回来打你!”。爸爸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大老虎、僵尸等一切邪恶害怕的东西。原本缺失的父爱对泽泽来说,一点也不存在了。小时候脸上的灿烂的笑容再也不见了。
我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的妈妈,没必要着急。这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应该静下新来与孩子聊聊。问问孩子,哪里不懂,与孩子一起找到一个解决办法?让孩子知道你很生气,气的不是分数,而是做试卷的不认真的态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挂了电话。晚上下班回家后,突然发现孩子妈妈在我家,流着泪述说着自己的委屈。她由于心里不舒服,就给在工地上班的爸爸打了电话,心里想着让爸爸回来与她一起管管孩子。在妈妈此刻的心里,爸爸已经成了对付孩子不听话行为的工具。爸爸回来后,看到孩子的分数,更是暴跳如雷,嘶吼着让孩子抄袭100遍,记住这个题。爸爸也许不知道100遍就能解决孩子问题的话,要老师干什么?孩子不会了,直接让孩子抄写200遍不就可以搞定了。妈妈突然发现,他请来的不是救兵,而是个燃油瓶,气愤之下,离开了那个家,留下孩子一个人面对这冷冷的家庭。
谈话期间,爸爸打来了电话。我按下了接听键。我第一句话说:“你觉得分数重要还是孩子的心里健康更重要。孩子成了你们全家人打骂的对象,你觉得这样的孩子健康吗?你们这是家暴,是违反法律的。”孩子爸爸听后说:“这不是那么回事,这卷子是他抄别人的,上次就是这,怎么怎么的…”。从这交谈中,我感受到了,这位父亲没有再听我的话,我们不在一个频率上。用他的理论讲,他似乎很能洞察孩子的一切心里轨迹。我电话中告诫他,用一个老师身份讲,你是不合格的家长,总分数代表了孩子的幸福。用家人的身份讲,你是不称职的父亲,你不懂得什么是父爱。我着急中挂了电话。停止了这不冷静的交谈。
其实,很多父母都是分数父母。分数高了,他们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分数低了,他们就如同人生遇到不可逾越的砍一样愤怒无助。从没冷静下来去帮助孩子分析,聆听孩子的声音。考砸了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可能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能瞬间化解孩子心中对成绩的阴影。分数真的这么重要吗?想想自己,初二了都还有很多门课不及格。最后,自己却成了一名老师。通过用时间与生命验证,分数不等于未来。请类似的父母请善待孩子,用爱滋养的孩子才会阳光,被关爱的孩子才会更有向上的力量,被理解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分数就是个冰冷的数字,他与孩子的生命、幸福、未来相比,不可以画等号。请父母多尊重孩子,放下手机,放下手游,走进孩子身边,聆听他成长的声音,你会有意外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