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

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个概念,但是,我不算一个好学生,所以一直紧紧压在脑海的底部。


钱是可以种的

上次因为蔡叔的书单里面有这样一本书,又重新勾起了我读这本书的欲望,所以毫不犹豫的花钱买下。经济学在我的概念里面,一直都是比较高大上的类目。虽然,大学我的专业上也涉及到过简单的宏观、微观经济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跟这个有所牵连。

但是,对于经济学一直处于懵懂的状态,就好像经济学就是生硬的理论,公式模型,只有境界学家搞得才叫做经济学,那么经济学家搞得到底是什么?不知道。

读完牛奶可乐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任何一种跟经济有关的事物都是经济学。所谓的关联,延伸一下也可以理解为,只要跟我们人有关的基本上都能与经济挂上钩,细细想想没有什么不对,经济就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产物。

比如:生活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而可乐却要用瓶子来装。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哪家的股票?为什么男女初婚年龄延后了?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其实蕴含着深一层的经济学原理。

比如:牛奶一般一次是喝不完的,放在冰箱里面盒子比罐子更能节省空间。而可乐呢?可乐作为饮料,这种瓶状拿起来方便,手感也更好。现在社会结婚对于经济实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之前高中毕业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现在却不可以了。所以,晚婚实际上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体现。

之前做股票经纪人的时候,无论什么情况下大家都是在长多。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假如有5名不同的分析师负责盯同一支股票,每个人都希望对股价做出正确预测,同时还能跟被评估公司(老板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搞好关系。

这种情况下,他们各自都会想参考其他4名分析师的决策,他们明白,其实几乎所有分析师都会稍稍偏向买进,因为在概率平分的前提下,拍受评估公司的马屁总比结梁子要好,退一步来讲,如果大家都推荐买入,最后股价跌了,那客户也没什么好埋怨的,毕竟大家都认为“好”。

反过来说,如果你推荐卖出,而其他4人推荐买入,万一真的涨了,那么你就是“三重输家”,不仅推荐错误,对比其他人还显得水平特别低,同时得罪了东家的潜在客户。(以上来自蔡叔)这样解释起来,就比较合理了,但是同样的我们也发现分析师给出的推荐,并没有什么有效作用。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经济学现象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我们中国自身的具象思维,与西方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从最简单的经济学故事入手,慢慢的树立经济学意识,强加思考,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7章市场信号揭密 经济学家大多假定,人和公司对与自身决策相关的成本及效益,都掌握着充...
    陈羽文斋阅读 691评论 0 0
  • 11月4日 |《牛奶可乐经济学》 通俗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用经济学解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 书名:《牛奶可乐经济学...
    普朗克的驾驶员阅读 515评论 0 1
  • 为什么牛奶在方形盒子里,可乐却在圆形瓶子里(书中给出的答案存在很大偏颇)? 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的而人民币上...
    未来ultra阅读 454评论 0 2
  • 书名:《牛奶可乐经济学》 又名:《微观经济学与行为》 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 IS...
    无言空间阅读 9,852评论 0 20
  • 纯粹技术来说。 产品不了解,应该是邮票类的大宗商品。 没有期货交易规则。 大幅度的连续上涨,应该有大庄家。 多为纺...
    278855924af2阅读 1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