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听到了一个三年级的女孩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我问她:对于学习,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她说:我不喜欢,我都有点不想学习了
我问: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最近语文考试考的不好,我害怕我妈妈会骂我,我妈妈还会打我,还曾经把我赶出家门,把我往门外推,她经常对我吼叫,没有耐心,学校发的的家长课,也没有用,她还是那样对我,
我问:爸爸吗?
她说:爸爸对我很和善,我不会做的题目,妈妈辅导我就不会,爸爸一来,我就会做了。
我最近数学考的不好,我有点焦虑和惶恐,不过,我今天的英语居然考了93分,我妈妈给我买了匹萨,我很开心
我问:还有吗?
她说:我很烦恼,我记得很多的字,可是关键时刻我就写不出来,还要去查字典,特别的烦躁,我自己也没有办法。
我问:所以,我猜你对学习不喜欢,是因为妈妈对你学习的态度吧
她说:是的,妈妈在三年级给我布置了很多的作业,我很疲惫,
我问:学校双减了,但是妈妈加大了作业的力度,所以你不开心,
从以上的对话中,不知道,你看到了什么呢?
妈妈的情绪,妈妈的教育观念,妈妈的行为,妈妈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妈妈对于孩子学习的奖励方式
孩子已经不是那个孩子了,而妈妈还是用着传统的方式在养育着孩子,
划重点:是用情绪在养育教育孩子,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用自己狂轰滥炸的情绪发泄对孩子的不满,发泄对孩子的期待,发泄对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无力
而孩子再这样的家庭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学习到了什么呢?
孩子是学习的机器,还是父母的附属品,还是值得尊重的独立的个体,还是发泄自己私欲和情绪的对象,
把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养成一个个心理疾病的孩子,再把自己对教育的失败结果,一股脑的倒给孩子,让孩子来承受这个结果和痛苦。
最后是家长有病,孩子吃药,不是逼出病来,就是伤透孩子的心。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不让她们不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学会那么多的技能,会观察,会翻身,会坐,会爬,会站,会走路,会说话,多么了不起的学习能力呀。
为什么上了小学以后,一切都变了呢?原来那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荡然无存,变成了一个没有一点点优点,浑身是毛病的孩子呢?
面对孩子一次次的呐喊,父母看不见,听不见,用着自己的主观,一次次把孩子推的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与孩子的距离渐行渐远,
现在才是三年级呀,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呢?随着年级越大,孩子的功课压力越来越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孩子渐渐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这是必然的结果。
国家实施双减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现在看起来,该如何落实到千家万户,落实到每一个孩子,才是重中之重。
祝福每一个孩子,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