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瑶是王安忆在《长恨歌》的女主人公。说到长恨歌我们便会联想到白居易的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玉陨香消,魂魄在仙山的情景。
之所以作者借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是向读者诠释女主人公的红颜薄命,是一种画龙点睛的妙笔。
故事分三个看点一个是关于王琦瑶的友情,二一个是她的经历,三是她的多段爱情。
三个看点之前作者写了上海的弄堂,闺阁与流言。看似与作者的经历无关紧要。如你看完这整个故事,合上书闭上眼睛,你就会体味为什么作者把这三点写的细密如发,一一给你道出是个上海是个怎样的景,怎样的情,怎样一个世态炎凉,怎样让王琦瑶不得不最后酿成一场悲剧。
上海的弄堂,作者多次写到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看。其中她说的颜色最多的便是大片大片的暗,是以这些暗做低来铺陈上海的,可这一铺陈就是十几年。上海的弄堂错综复杂,形形色色,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衣服官邸的脸面,它们是肌肤可亲的,好似你一旦有什么蛛丝马迹就要钻进你心里看个究竟似的,你越是躲躲藏藏,它们就偏有这个本事,见缝就钻,爬到你心里看个究竟,他们毫无规矩,让你压得闯不过气来。弄堂,是上世纪十几年代的产物,有些破旧,鳞次栉比,挤挤挨挨。没有你一点自由活动的地方。它反射出当时人们的心情以及旧封建旧民主的形态。
关于闺阁,作者主要强调是女生的小心思是与整个社会脱节的片段。他们这些闺阁是与洋行里的实习,生失业的大学生,甚至刚出道的舞女住在一起的。而这些闺阁又分为两种闺阁,一种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一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隔壁住的人或许更是惨不忍睹,夜半时分你就会听到鸡犬不宁的夫妻的打骂声,让你想不听都难。这两种闺阁里的女生在这等混杂混淆的地方,一不留神就会随着人性的欲望飘到他们身旁的某种人生里面去。
关于流言里的片段更是让人看了无可奈何,有种悲悯,有种同情。弄堂里的流言到处都是,它像是哈了气的窗玻璃,让人看不出真与假。它们在弄堂这种地方,从一扇后门传进另一扇后门,转眼间便全世界都知道了。所以,在这里生活的人千万要小心谨慎,要为别人的眼光而活,要为这个社会的大局而活,要跟着大流而走,要是你整个特立独行,你后半辈子可真就一人空悲切了。
作者写的慢,写的让你必须耐住性子,你稍一分神就又从作者的世界里溜出来了。她做了很多的比喻含沙射影的诠释了那时的上海是多么的黑暗,没有追求没有信仰,没有任何向上的力量。他们的快乐便是夜里的夜总会,欢乐场,灯红酒绿,人来人往,飘飘欲仙,像是活在天上人间一样。在这样的一个背景里面王琦瑶出现了。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沉重的,一个刚刚有着花心的年纪,在这样的现实沉沦中,她又会何去何从,其实我们早就猜想到了 。
王琦瑶是历史的产物。你看到有个女孩从后弄堂里提着花书包出来的便是王琦瑶,她是弄堂里花季少女的一个,也是那个时代她年龄段的代表人物之一,这弄堂里有太多的王琦瑶,他们结伴看电影,在家听留声机的歌声,他们没有个性不发表任何意见,但也不与这个社会脱节,上海的时装潮是靠了王琦瑶她们才得以体现的。她们爱打扮,衣服什么样式好看穿什么,关于书里的知识国内的动荡她们一概不知,仿佛这些悲从中来的东西是不用她们考虑。她们这群人生下来是要美的,怎么美的长久,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她们都义无反顾的去追寻。所以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会在她接触的人群当中选择那些即使对她的将来是一种灾难的有钱人。
王琦瑶第一个朋友叫吴佩真是她从小玩到大的好闺蜜。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有什么好的东西一同分享。王琦瑶是因为吴佩真进入片场的,我想如果她们没有进入片场而是去的别的去处的话,王琦瑶的命运也将会改写了吧。片场这样的地方是女学生们心向往之的地方,不用说她们就说现在的我们如果让我们去一次片场看看明星是如何拍戏的恐怕也是不能拒绝的。他们在片场感受着息壤的,或者忙碌的场景,或有光芒四射的灯光以及海市蜃楼的背景。让王琦瑶看到目不暇接,她那颗欲望的心也跟着沸腾的成长起来了。王琦瑶获得一次导演给他拍照的机会,她答应了。她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却又是谦虚低调的,在她照片里的表现是比较含羞与沉着的,这也是照片的需要。所以一张登上报纸的照片让她获得了沪上淑媛的称号这个充满流言的城市对于一个初中生就获此殊荣,学校的学生怎能不为此事忙碌不停呢?王琦瑶在人们的留言中,谈话中,从人们的一知半解中慢慢的不在是自己的王琦瑶了,她变成了大家的。也正是因为这张照片她与吴佩真的友情也不再是王琦瑶一个人说了算的。
而对于第二个朋友蒋丽丽来说,却像是社会中的利益,王琦瑶是看在她能帮到她与社会名流在一起所以才会与她在一起的,很快她们相处的久了便一同住进了蒋丽丽的贵府之下,一起参加晚会,蒋丽丽本不喜欢晚会因为有了她却也爱上了晚会,人总是因为寂寞惯了,一旦热闹开始找你,你也就不管不顾的跟着热闹去了。一九四六年河南闹水灾,各地赈灾资源,而上海确实乐观的城市,这种程式捐献的也是风情和艳,居然举办了一场筹募赈灾的选举上海小姐比赛。这次比赛便是蒋丽丽操弄王琦瑶参加的。凭着王琦瑶的姿色她选上了这次比赛的第三名。当时的人们都叫她三小姐。
关于她的三段故事也是有这三小姐开始的。她第一个认识的是李主任,在她十九岁的时候,一个花季少女却有着想要过上富足生活不管结果如果的冲动,她与他相识不久,打听到他是 上海响当当的人物,便顺理成章的住进了李主任的洋房,与他一起生活在了一起。谁知道,与李主任在一起,是要用时间等出来的,起先他们有两三天见上一面,后来几个月的没黑天没白夜的等,她不敢开窗帘,怕看见别人的幸福生活。她从早到晚都是一个人。听着戏曲房内会有很大的回声,这戏曲是李主任爱听的,他不在的时候,她迷上了京剧里的人物,娓娓道来的是戏曲的形单寞影。这样的日子她相信顺其自然,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确实一个耐心了得。这是茫然家茫然的等待,等到等不到是一个茫然,等到的是什么又是一个茫然,就在这空悲切,自诉离殇的日子里,一个意外的相信李主任在从北平到上海的飞机中逝世了。她盼望的那种辉煌的,万人瞩目,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日子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书中有句说的很对。再大的辉煌也还不是兜个圈子再回到原地?可惜的是,她还没有到制高点哪一步。
她无法在上海待下去,去了外婆的娘家,一个叫乌桥的地方,在那里她认识她喜欢的第二个男人,是她舅老爷家的二儿子,因为时局动荡,所以本想去年南京师范大学的计划被耽搁下来。他的眼光有着傲慢瞧不起他的穷乡僻壤的男男女女。而王琦瑶的到来,让他寂寞的内心撒上一微烛光,温暖的融化着他。他比她小几岁,有着稚嫩脸庞,很清秀戴副眼镜,人人都不会因为他的无所事事而不去爱他。因为有了一张讨喜的脸庞,他可以在大街小巷自由的穿梭。
第一次他见到王琦瑶,就开始脸红心跳,喜欢上了她。他们一来二去的便熟悉了起来。他内心的小秘密也不再隐藏,话中便吐露出对表姐的喜爱之情,王琦瑶剥豌豆,他给用碗捧着,王琦瑶洗头发,他给倒带有泡沫的洗头水,王琦瑶穿针线,他抢来线为她穿针。阿二像是心中重了邪为了这不可能的可能,不去想什么长久的永生,只为这短暂的快乐,而乐此不彼的与她待在一起。后来因为王琦瑶的一句玩笑话,他踏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为了他们的以后,一个稚嫩的青年想要意气风发的闯出自己的一片蓝天··········
后来的王琦瑶没有了阿二觉得特别的寂寞,所以重新回到了上海来到了平安里学了三个月的护士,租了一间房子,不大也不小,给人打针维持生计,这段时间她遇到康明孙,她最爱的男人,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觉得是最幸福的。一起打牌,喝下午茶,看电影,后来的后来,他们两个就这样的关系僵持着,因为康明逊知道了王琦瑶的过去,无法与父母说出他们的关系,可是又爱的太深所以只能偷偷的在一起,不久王琦瑶怀孕了,康明逊没了办法只能偷偷的来给她带上围裙做个一日三餐。他是爱她的,可他又因为现实的残酷无法再去改变什么了。王琦瑶为了他,想要打掉孩子,可是阴差阳错的为了留住孩子又同一个不爱的男人在了一起。她许是太孤单了,从最初的花季少女到历经十年的变化沧桑这期间都是她一个人,她想要个依靠,所以便是这个孩子。
(这本书像是一本上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的历史写照,怎一个无奈了得。爱情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什么都是艰难的恨与怨组成的。。。。。)
人生有很多种,可是到最后都会归结为平淡,如果你顺应了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个宗,你便不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掉入一个又一个围城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