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有连着三四天看了三部电影《尚气》、《毒液2》、《红色通缉令》。然而其实我还有蛮多很久很久以前就想要去看的电影——《东邪西毒》、《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17》、《大佛普拉斯》、《《同学麦娜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春光乍泄》、《天堂电影院》。
我这周看的三部电影,两部是漫威的,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使然,一定要看过才可以,这两年推出的剧集也是一集没有落下,上个月把《黑寡妇》看了一下,前些天也看过了《沙丘》。看起来我已经愈发喜欢超英、科幻类型的电影了。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当在荧幕上看见所有的幻想都能够实现,还有对未来的憧憬,有无穷无尽奇妙的想象,有天花乱坠的视觉盛宴,我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很喜欢这样子的创想。
但是,我总是觉得缺失了什么。我想起来之前有国外一个电影学院的教授(大概是)对漫威的电影,不认为其称为“Film”,应该说是“学院派”的观点了,我想着,我大概也是偏向这一派的,然而,我更愿意去看这样子的电影,所谓的“爆米花”电影。追求爽,有刺激华丽的特效就好了,故事什么的,不强求。但我总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记得我以前很喜欢类型片,我会为八公哭,为小朱丽怦然心动;我喜欢1900在轮船上弹钢琴的样子,喜欢西西里岛上那夕阳下晒头发的美丽身影;当安迪在雨下张开双臂,当里昂走向出口,当马修捡起纸飞机,我的内心总有什么东西被碰触。那个时候即便电影很长,我还是能够沉浸在故事中,跟着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
现在,为什么我变化了许多呢?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
首先我变成什么样子了?我变得更喜欢去看爽片,太长时间的电影不愿意去看,这是两个最直观的变化;其次我在接触影视时现在很多从短视频接触与了解了,三两下就了解了大概,甚至专门去看解说视频;第三,从不做思考,直到今天,直到现在。
我不敢说很多人变得如何如何,我没有调查,我不配发言,只是我听说或者看见过一些言论,说是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短视频风起,快时代兴起,社会浮躁,所有人都急忙为生活奔波等等。使得现在的人怎么样怎么样。我吗办法去管别人,我也不用管别人,我也不需要管别人,现在,我对自己做一些挖掘就可以了,有些是是社会学家做的,我还不够资格去想,所有再来看看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即便很节制,依然逃不了短视频的魔爪,有好有坏,稂莠不齐。自身的判断和锚定能力很重要,我没办法责怪环境变化,我只得去追逐和赶上,没办法做弄潮儿,做个憨憨的自己也挺好。看电影,读书,做点不一样的,多点时间,多点耐心。哪怕没办法中流击水也要岿然不动,不至被冲走就是,坚持下来也是很厉害了。
很多东西只是一道选择题,万事万物好坏两面,阴阳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最相信的是时间,时间如流水淘金,冲走杂质,留下金子。
我想要改变什么吗?我大概会改变什么吧?有些反思值得,有些反思不值得,一个月一篇文章之外,看来还得再加上些什么东西了,好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