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
文:落落和宸哥
故乡是每个中国人都急于挣脱,挣脱后又天天怀念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旅途中对家乡的情感纠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离乡者,回乡后一次比一次失望。故乡,已非记忆中那样温暖温馨了,熟悉的长辈一个个逝去,一幢幢房子空空荡荡,乡村已不再是一个生态完整的社会了,常年只有最弱势的两类人:老人和小孩留守,靠打工的成年人寄钱回家维持生活,而代表都市文化的电视,也几乎消灭了除打牌赌博之外其他传统的乡村娱乐方式。
乡村凋蔽了,甚至有许多离乡的人说,谁的故乡不沦陷?
对于乡愁,每个人都有着极其复杂的情感。一个生命的过程,除开父母给我们的肉身这个硬件以外,还有就是故乡给我们的最初的精神软件。我们的硬件和软件都在故乡基本形成。即便我们走了千山万水,到了异国他乡,故乡的那些人,故乡的那些事,故乡的山和故乡的水,仍旧是你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故乡母亲化,是我们最大的情感认同。这样的情愫,一直存在于我们深深的脑海里。就像余光中笔下流淌、罗大佑悠悠吟唱的《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浅浅哼唱、娓娓动人。长江水、海棠花、雪花白构成的诗意乡愁,只能在想象中氤氲。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作为城市的对立面,村庄的消失也相当的惊人。10年内,90万个村子消失了,相当于每天有将近300个自然村庄消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国人最诗意和温情的生活方式永远无法离开乡村田园背景。而现实是“美丽乡村”已成概念,“千疮百孔”才是现状。婚丧嫁娶的仪式,各种节日传统不断简化消失,教育和生活分离,农业效益一直下降,农民纷纷出外打工,农村只剩下小孩、老人……
我的故乡差不多也消失了,由于交通不便,至今没有公路,所以享受到了精准扶贫的国家建房和买房的补贴。大家都搬走了,有点去到县城买房子,有的去到了交通便利的公路边自建房子。原始的小山村已面目全非。
那个曾经包含了我无数泪水与欢笑的故乡,随着房子的凋零,杂草的丛生,野生动物的侵扰,必然在以后的某一天成为杂草丛林。
去年和前年去过隔几座山的另外一个寨子,我姑姑曾经嫁到那里,后来搬到另外的地方去住了。那里曾经人口众多,欢歌笑语,如今安静的出奇,只剩下断壁残垣,乱瓦,杂草,野鸟啼叫。连一点人声也没有。没有一丝炊烟。与幼年时的景象完全不同,田野山上没有了庄稼,没有了果树,荒无人烟,这个村庄已消失,曾经的学校房子已倒塌,零落在杂草中。
城镇化的发展,文明的侵袭。却毁掉了很多70后80后日思夜梦的故乡。尽管千方百计回到故乡,只会陷入记忆的漩涡。故乡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故乡早已萧条,故乡早已隐秘在深山老林里,不见客。
曾经日夜玩耍的地方,曾经同龄乡人,曾经的山峦与树木,曾经的小田与流水,曾经的桐子花开,曾经的种种,早已远离,无处追寻,纵使再回家,回到那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再也无法融进故乡的梦里。
我的故乡,我知道你逃脱不了消失的运命。如今还有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坚守着你,只希望岁月之河可以流缓些,再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