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优游>
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活动是一项由家长与学生新发起的活动,在活动中主播们将按照固定的频率分享诗词、历史、古典小说、文学常识的知识,讲国学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将古老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去。活动从2018年3月25日开始,目前有数十听众与主播共同交流。我是诗词主播猫猫。
hi你们好,我是猫猫,一个月前我们学习了( 李白的塞下曲),两周前我们学习了(李白送友人入蜀),在学习了一番李白后,我们将目光转向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柳河东。柳宗元的名诗与李白比要少很多,他更加有名的是文章,而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柳宗元最有名的诗之一——《江雪》。
喜马拉雅《江雪》已上传成功,点我听
(另:有同学反馈无法点开链接,下载简书app在app里查看即可收听~)
以下内容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阅读
首先先看一下整首诗。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与我们前面所学不同,它押的是仄声韵,并非近体诗。
韵部为入声韵九屑。
标平仄
如下图所示,-代表平声,|代表仄声。
如果不是很理解平声仄声都是什么,怎么回事的话,可以参照阅读:为大家献上的平仄完全指南
找入声字
如下图,标红色的字为入声字
另:我认为找入声字一般就是靠记忆或者直接查找,规律非常复杂还不如直接记。
以上为《江雪》的基础知识,大家可以自行找诗眼(诗中画龙点睛的部分)。
接下来是本期讲解词,考虑到柳宗元当时的社会背景,我添加了一个“王叔文”的链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看一下。
大家好,我是诗书优游分享频道的主播猫猫。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柳宗元《江雪》这首小诗。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写的山水游记受到后世读者的爱好。其实他不仅散文写得好,诗写得也很出色。我们常说唐代的山水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也就是“王孟韦柳”,这里要介绍的就是《江雪》,柳宗元山水诗的代表作。它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就是一千座山;“万径”,就是一万条路;“鸟飞绝”,连一只飞鸟的影子都没有;“人踪灭”,连一个行人的脚印也看不到。这些都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了。再看,“孤舟”,就是说江面上只有这么一条小船。“蓑笠翁”的“蓑”是指蓑衣,“笠”是指笠帽,都是用草和竹子一类的植物编织而成,是南方劳动人民在下雨、下雪时为防雨雪而穿戴的。“翁”指的是老渔翁,“独钓寒江雪”是说独自一个人坐在小船上,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于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这首诗大概是他在永州写的。永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湖南零陵。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去做司马,在永州前后住了10年。永州的山水很有名,柳宗元绝大部分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文,都是在这里写的。《江雪》这首诗,具体的写作年代已经不易考察清楚,可能是公元807年写的。因为南方下雪少,而根据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和他的其他作品,以及有关的历史记载,这一年冬天永州下过大雪。
这首诗里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那垂钓的渔翁。柳宗元用渔翁做题材的诗不止这一首,还有一首七言古诗叫做《渔翁》,也很流行。那为什么柳宗元喜欢渔翁来作为诗歌的主人公呢?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渔翁是自食其力的人,同时又具有隐者的身份。我们知道,柳宗元在当时政治上受到了一些相当严重的挫折,被贬到永州来做官,他同当时当权的封建统治集团显然是有很大的矛盾的,对唐代当时的社会黑暗自然也有不满情绪。这样,他的思想就比较容易向往于隐者的生活。把渔翁当作是歌咏的对象,正好反映出了他不甘心和当时的封建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情,同时也对自食其力的隐逸生活表示羡慕。这是一方面。
再有一方面,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以后,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与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那隐居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的比较幽僻,而诗人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有时甚至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与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副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孤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的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然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个幻想境界毕竟不免使人感到太孤单,太寂寞了,这位“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比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这也就是说,诗人的理想世界离开现实生活实在太远了。因此,这首小诗既能说明柳宗元的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思想感情上比较严重的局限。
这首诗可以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与诗人的艺术匠心是分不开的。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来很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竟然不惜用占了一半的字数的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的广大辽阔,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是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是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了“千山”和“万径”这两个词儿,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孤舟”和“独钓”的画面去作陪衬。没有“千”“万”两个字,下面的“孤”“独”两个字也就是平淡无奇的了,没有太多感染力。其次,山上有鸟飞,路上有人走,这本来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也是最为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就把最为常见的、最为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变成了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这样巧妙的写法在本诗中还有很多很多。
再举一个例子,诗人在诗的最后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濛、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是的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加集中,更加灵巧,更加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看上去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景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是清高孤傲,而且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个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给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练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的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镜头来描写主要形象,把缩小和放大,把深刻的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你收获了哪些新的感悟呢?我们下期再见。
注:本篇文章节选改编自吴小如先生《含英咀华——吴小如古典文学丛札》一书。其他资料来源于《柳河东全集》、网络。
附录
向大家推荐两本很好的书:《含英咀华——吴小如古典文学丛札》和《柳河东全集》
《柳河东全集》作者唐代柳宗元,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4月1日出版,本书包括雅诗歌曲、古赋、论、议辩、碑、行状、表铭碣诔、志、对、问答、说、传、骚、吊赞箴戒、序、记、书、启、表、祭文、古今诗等柳宗元的著作。
以上两本都是我在查阅《江雪》相关资料时参考阅读的书目,都非常好,在此推荐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