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22点32分的时候,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截止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累计记录了过去的4995.96个小时。
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时间,从此有了质感,让我能够更清晰的感知与触碰。
过去23年的记忆,于我已经模糊,但这已有的、仍然以24h/1天匀速递增的4995.96小时,已经真真切切在我手上,有据可查,可以时时回味。
记录时间,这个生活习惯,我已经保持了207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这是我的时间之尺,我将它牢牢紧握,凭它在时间长河中丈量求索、找明方向,活得更明白些。
朋友,你要不要来一把?
01 消失的时间
时间的急流看不见、摸不着,人们置身其中,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一切物质、境遇、荣耀,都做不到绝对意义的公平,唯有时间可以,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从生到死间,都同样拥有每天的24个小时。
可以说,一切都不是我们的,唯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富 。可惜,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重视自己的财富。
我们太善于遗忘,只能记住一生中那些最精彩的片段,而余下的全部时光连同那些记忆,我们就任其从指尖中滑落,滴入时间长河,化为一圈圈消散的涟漪。
我们总过分慷慨,总是有意无意的任光阴虚度,把自己的时间空掷给不必要的事和不正确的人,哪怕理想被风干在不远处,哪怕亲人被冷落在家中。
可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就是这些过去的记忆和时间的质量啊!
我们越长大,从前的记忆就变得越稀薄。一路走、一路丢,丢尽了,也到头了。
我们越慷慨,宝贵的时间就变得越稀少,等到千金散去,真拿不回来了。
曾几何时,我抓破头皮,想要回忆起自己12岁夏天时的欢笑,但我大脑空空,一无所获。
曾几何时,我看着越来越近的Deadline,感觉自己已经拼尽全力,成果却仍然遥不可及。
我真的不甘心!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不高,并没有天地异象出现的平凡晚上,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统统记下来。
我要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的时间都去了哪儿?
02 时间之尺
2016年10月10日,大抵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我来说却意义深远。这是我尝试记录时间的第一天。虽然在这天,我新下载的时间统计软件上只有孤零零的1条记录。
“晚上10:32至11:48,和朋友玩三国杀,时长1.25小时。”
“把时间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这个做法,我是向柳比歇夫学的,此人生平在《奇特的一生》一书中有详细而充满趣味的交代。
柳比歇夫,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而言非常成功的人。学术史上没有显赫的地位,也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的人生却并不因此而失色半分。
事实上,他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更好?
这笔财富,准确来说是一套独特的时间统计法。我们可以用它修剪时间的枝丫,扫除前进道路的路障,心无旁骛的向人生最高目标攀登。
柳比歇夫在26岁时就明确了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同时创造了这套 “时间统计法 ” 。
他精准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每件事误差不超过15分钟),通过统计、分析 、撰写月小结和年终总结 ,复盘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以此改进工作方法 、计划未来事务 ,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其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 ,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柳比歇夫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涵盖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多个领域。他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约等于12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更不用说他还是兼职写作,常常遭受政治迫害。
与此同时,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他常常听歌剧、热衷给读者回信,甚至还保持着日均近10个小时的睡眠。
小小的时间统计法发挥了巨大的力量!柳比歇夫以它作为自己的时间之尺,丈量自己的时间,将每分每秒都使用的淋漓尽致。
03 纯粹的时间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中有个最核心的概念,叫做“纯粹时间”。
纯粹时间指的是有效工作的时间,即专注投入某事的时间。除非确保这段时间确实全部用来工作或学习了 ,否则便不够纯粹。
柳比歇夫非常有兴致统计自己每日时间清单里真正用于工作的有效时间长度,这是从3个半小时到5个半小时之间浮动的一个值 。柳比歇夫发现 ,即便是自己这样珍惜和擅长利用时间的人,能够做出如此高产成果的人,每天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也很难超过5小时。
他有一个管理时间的 KPI ,如果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没有达到4小时,他会觉得这一天耽误了工作进度,反过来说,如果一天有效工作时间达到了4小时,那么他也很明白 ,并不需要再逼自己在有效工作上过度投入 。
不管怎么努力,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你无法在一天内有效产出太多。把目光放长远些,今天到此为止,把其他的时间用于做一些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吧。
至于为什么要记录纯粹时间,原因很简单,因为记录是不会撒谎的,会撒谎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之前总觉得自己工作算得上努力,每天从早干到晚、兢兢业业的。但是,当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时,才发现我就是个匹诺曹,所谓的非常努力都是错觉。我不仅仅做不到长时间地工作与学习,工作效率也堪忧 。
事实上,面对紧急任务,理论上抛却了一切干扰的我,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紧急重要的任务中去。
我在9:37—10:05的时候,和朋友在微信群里调笑;在11:03—11:09的时候,去了解同学朋友圈的更新;15:32—16:01的时候,我阅读着“100条家居生活小妙招”;16:40—17:00的时候,我犒劳自己逛20分钟淘宝……
本来高效工作8小时肯定能完成的任务被我自己切的支离破碎。最后,当时针指向凌晨一点半的时候,我疲惫地合上电脑,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早点来加班。
我活该!
不过,我已经从时间记录中找到了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改变的起点。
最后再次强调,时间记录一定要客观,不要自己骗自己、给自己的颓废巧立名目就是耍流氓!
造人运动不是健身!和人撕X不是社交!玩2K不是打篮球!
附:独家时间统计法
一、时间统计方法论
时间统计法本身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可以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调整分类、记录格式等相关的内容。
这种方法的核心内容在于统计和分析,必须要有详细时间记录之后才可以统计时间流向,比较不同的时间阶段,分析时间流向的原因,才能从中得到清晰的自我认知,总结出自己能力的边界,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精力安排方式 。
我自己的时间统计法融合了生命轮分类法(生命轮强调平衡经营人生)和时间投资统计法(时间四象限)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帮助我实时掌握生命的平衡,努力将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人和事上。
生命轮分类法
“生命轮统计法 ”是鼓励我们更加平衡地使用时间,由此产生的行动是 “开源节流 ” 。
根据这一方法,我把时间分为十类大项 ,对应我不同的需求。
1.暂时无法定义的事件:无法判断此刻属于什么需求时使用,先记下来,方便后续归类。
2.职业:用在本职工作上的时间。
3.事业 :自己想做的可以称之为事业的事情。
4.必要消费时间:吃喝拉撒睡等维持生活必须要用的时间。
5.成长:学习新技能 、读书 、参加课程。
6.家庭:和家人在一起 ,或为家人服务的时间。
7.健康:锻炼身体 、调节饮食等。
8.社交:主动地和朋友见面 ,建立和增进联系。
9.财富:理财 、创建被动收入系统 ,等等。
10.娱乐:放松、休息、玩耍的时间。
时间投资统计法
在时间统计中可以用投入产出比的方法来衡量每一项的时间是否有效,是否值得,它的目的是让人用 “投资 ”的眼光去看待时间。
因此,我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一些时间大项分成了四个象限。
消费时间(第一象限)定义为重要且有时间期限的事务,如危机等。
投资时间(第二象限)定义为能为将来节约时间或者提高单位时间价值的行为,如读书写作。
浪费时间(第三象限)定义为紧急度高不得不做却缺乏价值的事情,比如通勤。
消耗时间则是纯粹消磨的时间。
“时间投资统计法”鼓励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拿去投资 ,而不是消费或浪费,由此产生的行动是多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
附一张我的职业时间统计图,上面清晰地反映出我在被消费时间(危机)撵着屁股跑。
二、时间统计APP推荐
时间统计的APP我推荐的只有一款,它就是Now Then Pro,这款APP小巧、视图精美、可定制化程度高、还能将数据导出成表格,满足了我的一切需求。
只需要以下几步就能轻松玩转这款APP:
01 下载这款APP
02 看到右上角的“+”没?任何时间都可以点击它添加新的项目,完全可以参考我的分类法。
03 点击一个项目,给这段时间加个备注吧。
04 一日概览、年月日、条形图、饼状图,你想要的全都有了。
05 还可以单独查询一个项目的时间
写在最后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遗忘过去而恐惧,他能够说,我的时间已经被我使用的淋漓尽致,已逝的每分每秒,对我而言都有据可查,鲜活如初。
我们记忆的长度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长度,我们不断成长,也在不断遗忘;我们用时的质量决定了我们生命的质量,我们把时间投向哪里,哪里就会给我们应有的报偿。
因此,把流逝的时间记录下来,投向该去的地方,是我能想到的,利用时间的最好办法。
此时此刻,当我拿出以前的时间记录翻看时,我可以会心一笑,细斟慢酌。
在曾属于我那一小段时光中,我在做着这样的事啊!这份小小的回忆没丢,这截短短的生命仍然鲜活。
我可以告诉自己,“在2016年10月10日的10:32至11:48的那一刻,我真切的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