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

都市的晨光还未完全睁开惺忪的眼,城市已然开始它急促的喘息。

公交车上的无数张脸,被手机屏幕映得苍白,人们身体紧紧挨着,心却彼此隔开;

写字楼中敲击键盘的声音密集如雨,每个身影都像被无形的绳索紧缚住,来回奔波,永不停歇。

这世间,每个人似乎都身陷“做不完的事,赶不完的路”的漩涡之中,灵魂被挤压得愈发干瘪,不得舒展。

人的紧绷,岂能长久?恰如弓弦绷得太紧太久,终会猝然断裂。

现代人精神之弦的绷紧,不仅啃噬着生命之树的汁液,更让我们的心灵失去感知世界细微之美的触须。

终日如陀螺旋转,却不知为何而旋转,生命在机械忙碌中悄然褪色,人便灵魂失所。

张驰有度,方可游刃有余。

那么,松弛感又该是什么样子呢?不妨看看自然,那才是松弛的大师。

田野中庄稼不紧不慢地抽穗,树木在季节里从容生长,它们从不慌忙,也不为追赶什么而自苦,只依循着大地无声的节奏。

又如山间浮云,它们不执着于固定形态,不焦虑于去向何方,聚散随意,舒卷自由。此等从容,恰是我们精神所缺之养分。

由此看来,松弛感并非懈怠,亦非无为,而实为一种至高的生命智慧。

它深谙“留白”之道,像中国水墨画中那大片的虚空,不是空缺,而是气息流转之所,是想象驰骋之地。

真正的松弛感,乃是将生命从“doing”模式中解脱出来,回归“being”的本质,在存在本身中寻得笃定与满足。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份“闲看”,正是松弛感的精魂所在。

人生种种,其实不必如此紧张。

曾经在叙永茶山见过一个山中茶农,他每日采茶炒茶,手脚不停,却始终带着安然笑意,那神态仿佛告诉人:劳作固不可少,但心却可以不为劳役所驱使。

他为我们沏茶,动作舒缓而专注,当清冽茶汤入口,仿佛一下子尝到了山岚的轻灵和山泉的清凉,那片刻安宁,使所有焦躁沉静了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之道的提醒?

松弛感,并非不做事,而是做事时心无挂碍,如行云流水。

松弛感,是精神之弦的适度放松,是生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留白,更是灵魂自在呼吸的氧气。它非源自外界馈赠,而只能通过内心修炼才能获得。

当紧绷之弦终于松弛,我们方才察觉,原来生命并非仅由目标铺就的跑道,更是一片值得安然栖居的沃土。

唯有懂得松手,人方能在时光湍流中站定,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响,那如风穿林、如雨润土的清音,才是生命本真节奏的召唤。

生命之弦,不必时时拉满。学会松开一点,世界即宽一寸。灵魂自如呼吸之处,正是生命丰盈之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