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是后来的事情。读这本书就是想弄清楚,他是怎么从朱重八变为朱元璋,从朱元璋变为洪武大帝的。朱元璋一生共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16岁之前,给地主家放牛。16-19岁在寺庙里当和尚,主要事务是沿街乞讨。19-24岁重新回到寺庙当和尚,负责撞钟。24-40造反创业。40-70做皇帝。
当时的社会背景:
元朝统治者把人分为四类。而处在最低端的百姓的待遇自然不怎么样。元末时百姓已经被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各种灾荒,激起民变。和明末灾荒不断,流民四起,最终导致王朝灭亡。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又在不断的上演。正印证了老子说的“狎其所居,厌其所生”百姓感觉压力太大,感觉到生不如死。就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民都不怕死了,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吓唬他们?
1344年黄河泛滥,淮河流域的饥荒和旱灾,朝廷下拨的赈灾款,被层层盘剥后,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民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朱重八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侄子被活活饿死,而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给地主干活不给工钱,还得饿肚子。面对这种情境,没地种,没饭吃。只能去要饭了,而要饭也要有个合法的身份——当和尚。说到朱重八的名字,还有一段缘由。在元朝如果你家里不做官不读书,是没有名字的。而父母文化有限,就只能以数字作为代号,区别家里的孩子。这个数字可能是出生的日期,可能是在家里的排行,还有可能是父母随机想出来了。总之朱重八这个名字就是这么随机。
说到和尚这个要饭的职业,那也是分等级、分片区的。像朱重八这种刚入行的,是没有多少富裕的片区划给你的。于是他的片区就是河南、淮西这一带。这一讨饭就是三年。要不说他是牛人,当年讨饭的人多了,怎么就出了一个朱重八呢?这三年里,他熟悉了周围的地理、地形、风土人情,还了解了世态、人性……完成了巨大的转变。反观他的子孙后代,那些养在深宫后院,不接地气的,日渐衰矣。
1351年白莲教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在这之前,乞讨的朱重八还是想做个好和尚的。但是风起云涌的起义与镇压,让他这个简单的愿望也被迫破灭。最终在汤和的劝导下走上了反元的道路。就在朱重八心里斗争激烈的时候,周德兴的这一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逃跑或待到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可能没事”。
汤和所在起义军是以郭子兴为首驻扎在濠州的一支部队。朱重八因为长相特别(丑)和沉着的胆识,被郭子兴留在了身边当警卫员。做警卫员的这段时间,他表现出不同与凡人的才能。作战勇敢、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讲义气。不贪图财物,得到战利品给郭子兴;得到赏赐,分给士兵。这是作者的描述。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要具备硬核素质:头脑灵活,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移世易。有格局,看得远,胸中有韬略。执行力强,想法要付诸实践。软实力:情商高,遇事沉着冷静。发脾气是本能,能控制脾气才是能力。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有的人明白道理后而去践行,有的人的行为却暗暗与之契合。与其说是上天选择了他,不如说他符合这背后的规律与人心。而朱重八属于后者。很快他就改名朱元璋了。“璋”是一种尖锐的利器,“朱元璋”的含义就是“诛元璋”,诛灭元朝的利器。
在郭子兴的队伍里,朱元璋还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件大事:娶媳妇。马姑娘是郭子兴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朋友去世,将马姑娘托付给郭子兴。
在一切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转折出现了。由于郭子兴平时树敌太多,在街上逛的时候被孙德崖(起义军的另外一个头领)绑票了,还暴打一顿。朱元璋把郭子兴救出之后,两人重新对彼此有了新的认识:朱元璋认为跟着郭子兴没前途,而郭子兴认为朱元璋是那个可以替代自己的人,于是看朱元璋不顺眼,把他关到监狱。但毕竟不想杀他,于是在朱元璋出狱后,就提出带兵出征。郭老板于是给了个最难啃的骨头——定远(那里守军多)。结果牛人就是不一样,不仅攻克了定远,还连攻下四城。来到了朱元璋的老家,拉起来一个七百多人的队伍。
再次回到濠州,他向郭子兴提出了辞职。随后还将七百多人的队伍留给了前老板,自己只带了二十四人。这二十四人是精英中的精英,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
带着这二十四人出走后,很快队伍壮大到一千多人。朱元璋继续寻觅下一个合作伙伴,结果被忽悠了。可是朱元璋不是吃亏的主儿,就把忽悠他的债主给绑了。收编了他的三千人,队伍扩大到四千多人。
他组织着这四千多人的队伍,战胜了想跟着元军捞点好处的廖大亨。可是好处没捞到,就遇上了朱元璋,结果没有怎么战斗,朱元璋同志的队伍就从四千变两万。
就在朱元璋这边创业顺风顺水的时候,郭子兴混不下去了,来投奔朱元璋了。朱元璋不仅善待郭子兴,把三万精兵的指挥权给了郭子兴。不解的郭子兴问朱元璋这是为什么?朱元璋回答:“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这让那些原本想杀掉朱元璋的人敬佩不已。不巧的是,后来孙德崖也来到了这里。俩人又掐上了。结果郭子兴眼睁睁看着已经被绑的孙德崖被送走,于是郁郁而终。
而朱元璋也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过程。一位手握三万精兵的统帅。大明公司出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