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郝云在《活着》里看似不经意却有力地嘶吼着。我也曾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可惜答案一直无解,只能一天一天想着、过着,走到了现在。
22岁,现在还拥有着许多人羡慕的身份——学生,我想中国这么多所大学里一定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一边完成着学生的角色设定,一边思考着人生。放在六七年前,“思考人生”这类词汇绝对是装深沉的象征,然后突然某一天,我们在宿舍的卧谈会上,在微信上,在咖啡厅,在饭桌上,在电话里,跟不同的人讨论着各类话题,他们共同的名字就是“人生”。跟父母的关系好像变得更差了,父母肩上的担子好像没有因为我长大了变得更轻了,在新环境里有太多自己不喜欢的人际交往不得不应付,我越来越不想交新的朋友了,有些日子没有联系的老朋友就这样走远了,这个年纪好像该好好谈场恋爱了,我喜欢了很久的那个他好像永远不可能喜欢上我,我好像很难喜欢上一个人,是不是该买些像样的衣服了,好想买下那个自己喜欢了很久的相机,自己好像需要独立赚钱养活自己了,四年后我就该毕业赚钱成家立业了,我要在哪里做什么样的工作和怎样的人交朋友、聚餐、结婚、遛狗、吵架,四年后我好像没有一年不足一千,水电免费的屋子可以住了……这样的一个个小心思如果不强制自己停下来我可以写下一百个,每一个都是真真切切在我们脑海中浮现过、让我们皱一下眉头揪一下心的瞬间。
这是你们眼中的我们——“90后”刚刚起步的人生思考。我们深知这样的思考在很多年长者看来都是强说忧,都是不值得浪费时间的小忧愁,我们拒绝也制止不了所有的评论抑或批评。我们也深知在接受这个时代一切美好资源的馈赠时不得不接受心理的考验。正如所有人看到的,我们这代人真的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一切的物质资源都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同等程度上,我们也要承受着。“守恒”理论换句话说就是“世界还算是公平的”。生活给了我们穿梭网络高科技的能力,总该让我们面对有些事无能为力。偶尔也想过是不是在特定的某个阶段我们会特别容易做“思考人生”这件事,就像是“青春期”总想着叛逆,“更年期”总想着发火。但现在年长了几岁,换了新的学校新的室友,我们依然逃不开对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的思考。幸运的是,有的小烦恼被解决了,或者有了让自己满意的答案,还来不及鼓掌欢呼几张庆祝,新的烦恼立即填补了空位。然后我们开始和老朋友谈论新的话题,和新朋友在新的宿舍、新的餐厅、新的咖啡店、新的街道谈论新的旧的话题……
我们也不知道这到底具体是多大的烦恼,在人生中具体占多小的分量,我们只是走在人生的路上,走在聊聊烦恼的路上,走在和新烦恼相遇的路上,走在看这个世界的路上。这样走着的途中,有很多人问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想,生活的意义可能就是经历每一天,让每一个幸运和烦恼都变得有意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