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段时期的我就像一位怀孕的妈妈,只不过我孕育的是一间教室,我每天期待着它的到来,想象着它的样子,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只为了给它找一个适合而美好的名字。
有一天,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小叶子”三个字。之所以叫它“叶子教室”,我想这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本身就是一个生长在土地上的孩子,我觉得我就像是一片叶子,家乡那片土地赋予了我和别人不一样的纹路,我像叶子一样长大,顺着叶尖朝向的方向伸展,来到这里;我像叶子一样等待,等待生命之花的绽放。
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故事《我只要葫芦》让我印象深刻。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人在他家院子里种了一片葫芦,春天葫芦发芽,叶子慢慢长大,结出了许多小葫芦。后来叶子上长了很多蚜虫,邻居们都劝他该捉蚜虫了,他却说“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最后,叶子和葫芦都掉光了,葫芦藤也枯萎了。我当时觉得这个人很可笑,便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妈妈听后,把我领到我们家的苹果地里,让我观察苹果树。我发现树叶浓密旺盛的树上结的苹果又多又大,而树叶稀疏泛黄的树上结的苹果就比较小、比较少。妈妈告诉我,很多植物都是这样,叶子不娇不艳,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植物提供养分,让植物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我认为如果一个班级是一棵树,那一个孩子便是一片叶子。这棵树要想开出美丽的花,它需要每一片叶子都拼尽全力去汲取养分,每一片叶子都很重要。所以,我想把我未来的教室命名为“叶子教室”。
后来,我遇到了《缔造完美教室》,我发现给一间教室命名并不只是形式上那样简单,教室命名就像一个孩子出生时被命名一样,是生命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教室命名并不只是形式上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那样简单,这个名字应该包含着我们对这间教室的期待和祝愿,我不能草率,不能随便。一间教室注定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和规则,需要我和孩子们共同赋予它意义,当然赋予意义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我也恰好愿意为之努力。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形状,长出自己独有的纹路,并朝向自己的方向伸展。我觉得每个孩子的个性就像一片叶子的形状,而他在教室所经历的一切则会像叶子的纹路一样刻在他的身上,成为成长的印记。
接下来值得我深思并踏实去做的就是,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慢慢引导孩子把我们的教室文化活出来,赋予我们“小叶子”更加深远的意义。就像咱们学校经常说的那样,“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花开。
虽然我现在所想的只是一个美好而朦胧的憧憬,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我的“叶子教室”一定可以孕育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