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试验分外兴趣,主要是想通了一些事情。
昨天做干锅土豆片,儿子跑过来要学。虽然他作业没有写完,但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学一点做菜的方法,比多做几道算数题有效,更何况是他喜欢吃的菜,他独立的时候可以慰劳自己啊。
其实我也不怎么会做菜,总觉得填饱肚子就行,所以手艺般般。但他爱吃的,我会去试验去学习。没有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外面饭店吃了几次之后,记住了菜的口感,数了数菜里的调料,并向老板打听了一下大致做法。然后去超市买了土豆,豆豉酱,五花肉(嫌处理五花肉麻烦,买的是培根。每次吃多少切多少,丝毫不浪费,当然培根贵许多。)
教儿子用奶锅倒少许油,土豆切成片,油炸成熟。滤油,用少许油煎培根,加豆鼓酱,翻炒均匀,盐都不必,加点酱油调色。就好了,土豆的清甜和酱的香辣丝毫不冲突,油厚很适合冬天吃,可以添几碗饭。
这种简单又丰盛的菜不仅可以让人吃得心满意足,而且可以翻出很多花样。干锅豆腐,干锅鸡,干锅鸭等等。他学会了,以后走到天涯海角,出国留学,都可以依葫芦画瓢,搞定自己的吃食。当然现在他不太会操作,但可以知道怎么做。
这道菜仅需用奶锅,材料更是随地可取,过程也简单,也不担心调味,是道百分百不会失败的菜。
孩子第二次要学的是做奶茶。某次重看《我们仨》,被里面某个细节迷住。钱钟书和杨绛年轻时在英国留学的期间,学会做英国的奶茶,并坚持了一生。感到里面有些隽永绵长的味道。于是我翻出红茶,试用了滇红,正山小种,配合牛奶,煮出了阿沙姆奶茶的味道,当然也绝对比它更健康。红茶是亲手泡的,牛奶更是货真价实不是什么奶精,这样简单就出了好口感,值得天天享用。
而且喝奶茶和咖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咖啡提神带动的是整个脑袋的飞速运转,一天燃烧下来,感到格外疲惫,又无法清净地休息。奶茶呢,就感到胸膛里暖和和地,有一种徐徐而升的力气。可以很平和地而精神做事情,我猜想这是红茶在起作用。可见茶和咖啡在身体里启动的部位是不同的,对我来说,不需要太癫狂状态,奶茶刚刚好。
后来又发现撒一把糖在奶锅干煎,很快就出现焦糖。倒牛奶进入后颜色就优美起来,口感更加醇厚饱满。
于是每日早上起来,懵懵懂懂中,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刷洗完毕后,端一杯奶茶坐书桌边,美美喝上一口,天开始发白。
儿子喝惯之后,想学。我当然乐意教,生活中这些微小的举动可以换来很大的幸福感,为什么不学呢。真心觉得喝奶茶的早上和一般早上区别很大,就不想辜负自己。他见过这种过程,他就知道怎么对自己好。
有句话说的,没有奶茶的早上,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哈哈,希望大家都咸鱼翻身,做一条有生气的鱼。
极微小的举动,极简洁的过程,是可以当成生活中的常态,保留下来,舒缓人生中的崎岖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