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午餐社交时间,建立友谊。
在职场中,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特别珍贵,因为忙了一天了,总想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所以要想和同事、合作伙伴培养感情,一定要利用好午饭时间。
我在家乡工作的时候,每天中午,我都和同事搭伙吃饭。吃饭的时候,我们会聊工作,也会聊私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很放松,彼此聊天也不会顾虑太多。
通过一顿顿午饭,我和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工作上配合默契,为我从无业绩到销售TOP1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我谈客户需要跨部门支持时,很多同事都会非常乐意帮我,关于工作中的有用信息,同事也会第一时间分享给我。
现在,在上海,工作时,我如果带饭,会多带一些菜,比如虾、扇贝等,中午分给同事,大家吃得非常开心。如果不带饭,我一般不叫外卖,而是和同事一起搭伙出去吃。
入职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和几十位同事混熟了。在工作中,他们都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让我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对于合作伙伴,我有时会去他们公司附近,请他们吃一顿午饭,聊事情。这样既不耽误他们下班之后的时间,也不耽误他们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拒绝的。
所以,一定要重视你的午餐社交时间,这样既能让你和同事关系比较融洽,还能第一时间知道很多重要的信息,利于跨部门合作。
2.严于律己:在公司,我从来不成为特例。
对于公司的集体活动,我一般都积极参与,绝不迟到,并且注意规矩。
有一次,我们公司组团坐游轮去日本,我比规定时间至少提前十分钟到达,并且按照导游的要求,准备好所有的证件(护照等)。
在船上,公司有拓展活动,我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并且积极参加。当然每个团队里总会有迟到的,也总有因为材料没有按规定填好,耽误整个行程的同事。
观察下来,这样的人都是平常工作中做得没有那么好的。有一个姑娘,每次都迟到,恰好我有一个工作需要和她配合,我发现她根本没有办法正确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并且完成的东西,全部不合格,我又重新做了一份。
没有人愿意听别人迟到的理由。在一个团体里,你可以不帮助组织者干一些活,但一定不要让整个团队因为你而耽误时间。这样的细节,尤其在熟悉的团队里,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老板都在,你还敢迟到,怎么相信你能把工作做好?
当然,你自己强到不需要处理任何关系也可以,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需要配合,才能把工作完成好。集体活动,就是大家彼此了解、互相磨合的一种方式。
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一定要积极参加,谁能保证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呢?
3.与人为善,不打小报告,不怕别人议论你。
这点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如果同事需要你帮忙,在不耽误自己工作的情况下,能帮就帮。还有,不要越级汇报、打小报告。你可以客观反映一些问题,但一定要有证据,切不可恶意中伤别人。
此外,同事之间,偶尔议论一个人挺正常。当听到别人议论你时,也不用在乎。谁背后不说人?谁背后无人说?王尔德说过,比别人议论你更糟糕的是没有人议论你。
如果你能够做到,尽量不议论别人,这很好。这一点还涉及,如果我们总是怕别人对我们印象不好,从而在工作中不讲原则、不懂得拒绝,就不好了。
4.坚持原则,保护好自己。
工作中,有很多原则需要坚守,比如不拿回扣。从某种程度上说,拿回扣是犯法的。有时候,这是行业“潜规则”,但还是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最近,一个朋友就是因为接受供应商的回扣,被一个想上位的下属掌握证据,告到老板那里,被开除了。
这个下属,还借了她几千块钱,不还,并且微信骂她:“傻×。”这件事情,真让人憋屈,可是她犯的错误无可辩驳。
职场中,只有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真正保护自己。因为坚持原则,别人抓不到把柄,并且做事情的时候,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也会在你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和你合作。
5.做好本职工作,持续学习,重视业绩。
如果不能做好本职工作,以上四点都没用。无论你和同事关系多好,无论你多么会拍老板马屁,如果你完不成他交代的工作,基本上,只有被辞退这一种结果。
说句实话,没有业绩,什么都不是。不管是文职类、销售还是研发,不管为公司直接创造利润还是为领导排忧解难,一定要有价值,要不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工作五年,看到公司开除过很多人,基本上都是本职工作不够出色的。我也见过脾气大得要死的人,在公司做得越来越好,因为业绩太突出。
企业用人讲究性价比,就是你干的活,让老板觉得给你这个钱值。我们也没有办法怪老板太势利,因为一家公司的正常运营,每天都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试问,如果不给你钱,你会替他工作吗?
想明白了这一点,事情就变得特别简单。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胜任更高一级的工作。
只要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在职场中,基本能够打败90%的人。那怎样才算完成本职工作呢?
首先,列出自己的工作职责,条理清晰,先有一个大框架,然后发散小框架。其次,正确预估每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以及完成的标准。最后,把这些事情,根据deadline分到日常工作中,并认真完成。
我工作的同时,还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写一份市场部操作手册,把每一部分工作尽可能流程化,当我不在这个部门的时候,别人依然可以根据这个手册查找相关的事情和相关方法。这也是对自己工作系统化的总结。
在职场几年,除了能力的提升,就是对待事情的心态的改变。我以前在公司,要是不喜欢一个人,第一反应是我要排挤你。现在我明白,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生态链,要保持平衡,不要轻易打破这个平衡,要不然会影响企业的运营,自己也不会受益。
我现在做事情的风格更多的是好好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提升自己。我始终有一个原则,进入一个企业,尽快确立我的位置和未来。
位置就是有我的一席之地,慢慢地做成不可替代。现在企业一般没有谁不可替代,更多的用性价比来描述更确切,就是在这个职位上我性价比是最高的。
关于未来,是指这份工作能够让我提升,获得不一样的能力,未来能够赚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职位。
职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抓住核心,出色地完成工作,再加上与人为善,基本上就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