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毛时,距离上一次有二十年了。那时念高中,从同学那里借来全部三毛的书一口气看完,神往她“万水千山走遍”流浪的自由,羡慕她“撒哈拉的故事”里苦中作乐的浪漫。今天再看《万水千山走遍》,喜欢她旅行的方式,独自到吉普赛人家去放羊纺线,那时自然没有沙发客的说法。
不过她写的许多,除却字面意思,那时我是不大能明白的。今天再看,心生感叹。
《亲爱的三毛》是一本与读者的问答录。在“如何面对婚外情”一篇中,三毛讲了自己的故事。荷西对她坦诚时,三毛说“我的第一反应相当复杂,个中滋味包括很深的自责。我的行为反应是投入了他的怀中,不能说一句话”。以后,三毛看先生黯然,“内心的痛楚和歉疚更深了,因为对方是一位对我丈夫也付出了真情与热爱的好女子”。
我能明白三毛内心痛楚,不知道她自责为何?她一直倾心待他,难道没有退位,荷西失意,所以歉疚?
后来三毛给出一道选择题:…我诚恳的问先生,要不要我回台湾一年,请他们两个在生活上相处一阵,如果他们美满,那我就自寻生路。一旦他们因为了解而分开,只要先生一个电报,我就飞回去,我还是要他。又如果,三个人一同接纳观念,亲爱相处,那就三个人同时下决心做好亲密朋友,佳人和爱侣的事实,真诚相待,不分彼此。
我能明白她所说,一个人同时爱上两个人是人性的可能。我觉得可以成全,可以原谅。我不明白为什么可以三人不分彼此。
我能明白文学家是要写尽人性的可能,我不明白三毛为何这般委屈求全和丧失自我。
也许是经过《荒山之夜》的生死相依,她明白自己不能失去荷西;也许是在《白手成家》时,她已下决定要和他天涯海角一辈子。三毛对荷西说这话时,心里一定知道没有他不能活了,所以她失了荷西,她是没想再活的,是千千万万种原因,在苦苦支撑,到最后她终于还是奔他而去。
总觉得三毛爱荷西远远甚于荷西对她的爱,或许这种比较不合适,因为内心柔软细腻的人对感情的理解深入丰富,两种性情的人比较不公平;又或者女人对感情的需求远远超过男人,两种物种根本不能放一起作比较。
三毛给来信读者建议道,你采取了“快速结帐”,这很坚强,但是不合自然。人是血肉之躯,情感的来和去需要时间,你将10年恩情一夜之间硬要一笔勾销,在法律形式下,以金钱解决。在情感上,钱不能解决种种新愁旧恨,痛苦当然产生、延续。你没有给自己消化痛苦的良药——时间。
三毛自己这则故事里的结尾是:两年后先生溺水过世,我一个人默默生存。有一天我在家中种菜,院子外面出现了那位女孩子,我滑掉了一大包手中的玉米种子,向她奔去。我们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痛哭失声。后来我先生至爱的朋友,一位摄影家要求接纳我,我即将这位好女孩介绍给他。他们结婚了,得了一个小男孩,取了我先生的名字做纪念,孩子喊我:“中国妈妈”。
我能明白三毛的大度,因为她劝那位痛苦的读者“了解吧、同情吧,怜悯人性的诸般愚昧和软弱,欣赏人性的可贵和真诚。切望坚强的你,在这场“人性攻击”里,学习到对于一切人间事的哀悯,而不只是单纯的不再信任人以及继续伤害自己”。
三毛—她明白人性的种种,所以悲悯人性的弱点。可她为何不明白人生种种,最终没能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