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打开微信,总看到关于番茄炒蛋的文章,不明就里,点进去看,有说感动的,也有批判的。
找到视频看了下,原来是招商银行的留学信用卡广告。
广告的意义在于引人注意、诱导人、传播商品,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对商品及企业的好感。它具有说服性,商业公司制作广告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益,招商银行这则广告能引起大家热议,无疑是很成功的。
因何一则广告不光引起人们注意,还勾得大家情感大爆发呢?出于好奇,我从头至尾仔细看了次这4分11秒的广告。
说真的,我是一点共鸣和感动都没有,只有对这男孩和父母的感慨。
这男孩依赖父母也太习以为常了吧!
这对夫妻老了后,怕是指忘不上孩子能常回家看看了!更指忘不上病中有孩子在床前了吧!因为这孩子似乎没有一颗体贴父母的心。
广告片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一位学生,到美国留学的第8天,朋友聚餐,每人都要做一道自己做的菜,这位学生想做一份中国家常菜——番茄炒鸡蛋,可是他并不会做,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就已经难住了他。
碰到问题了,这位学生马上微信语音询问妈妈,妈妈回语音讲了这道菜的做法,但儿子还是不清楚,于是这对父母就凌晨起来,妈妈做番茄炒蛋,爸爸在边上拍视频发给儿子。
儿子看着视频做出了这道菜,并受到朋友们的好评,然后在美国朋友对两国时差问题的询问下,他才意识到妈妈是在凌晨起来做菜拍视频。
这种小事,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
在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习惯帮孩子去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大都习惯了一有问题就找父母,且心安理得,觉得父母帮他们解决问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说实话,这种事,在我看来,不管是被感动,还是去批判,都不至于上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这事太平常了,平常到我们的身边,其实天天时时都在发生。
不想批判,但这样的子女遇到问题时父母的处理方法,我觉得应该引起大家的警觉。
就广告片中的情节来说,一个这么大的学生,已经成年,如果想分享自己做的食物,那么应该做自己会做的,拿手的,不要做自己不会的东西。
但如果真是什么都不会做,那百度,google一下,一堆图文并茂的解说。想看视频,网上也有,比妈妈拍的还要好,真的不需要打扰正在睡觉的妈妈。
也许,有人会说,他只是没想起来时差,再说,问妈妈不是很正常吗?妈妈也原意啊。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的影响,一方面是来源于自己。
没想到不是值得谅解的原因。在我看来,他的没想到,根本原因在于,他从来没考虑到这点,平常妈妈一定是随叫随在的,不然也不会在朋友们的询问下才会意识到时差。
当然,片中的孩子还算好,当他意识到妈妈是在凌晨给他拍视频时,沉默了,他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并知道感恩。这来源于他自己的成长。
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孩子,在同样的家庭关系中,根本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体谅父母的付出,习惯于一有事情,就想着让父母解决。
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已经到了根生蒂固的地步,从来也不懂得自我反思成长。
有位男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成人结婚。但他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也不好好工作,工资只有几千一月,每月花销却有几万,天天狐朋狗友胡吃海喝。
别人看不下去了,问他:“你工资这么少,花销这么多,这钱哪里来啊?”
他笑咪咪的回:“我是没有,可我父母有啊!”
“你父母有,你父母也要用的啊!都给你用了,他们用什么啊?”别人继续问。
这位男生回道:“嗨!我父母存了不少钱,他们花的很少的,又用不掉,我是独生子,那我帮他们花花也应该的啊!”
“那万一你父母生病了呢?他们年纪也大了,看病花钱多的,你把他们存的钱用光了,他们万一生病没钱用怎么办?”别人再追问。
“啊!生病?我从来没想过啊!这个到时候再说啊!”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帮他解决各种问题,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买房子。却从来没有引导过他自己去解决问题,他已经习惯了万事有父母。
我直接问他:“我问个难听的话啊!你爸妈都老了,总归要死的,总有那么一天,你现在有事可以靠父母,哪天你父母死了,你还这样混日子,到时你想靠谁?”
“他们身体蛮好的,再活个几十年我觉得没问题啊,你别乌鸦嘴啊!那么远的事,有啥好想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是他的回答。
可能有人又说,你这说的都是些没出息的人,有些人,也是从小到大父母帮解决所有问题,但人家现在都做到高管了,年薪百万的,成功人士了。这有什么啊,人家父母愿意,你有啥好担忧的。
是,身边其实也不泛这样的人,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公司,其中一高管年薪几百万,孩子也有了,妥妥的成功人士。
应该是成长中耳濡目染,他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好,花巨资送到国外上学,解决一切孩子碰到的问题,提起孩子,那是满满的自豪。
但对自己的父母呢,很少去看望,每个月只给一千生活费,别人惊讶,这生活费给太少了吧,他说,少吗?蛮多的啊!有些人还不给呢!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他们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的。但他们一定希望,年老时,孩子能懂得感恩,时常来看看他们,而不是光给钱不见人,或是人也没有,钱也没有。
片中的这位妈妈,能被微信声音吵醒,睡眠应该也不好,就这样,还起来拍视频。
她完全可以指导儿子,上网络上去查找做菜的方法,并告诉儿子,她睡眠不好,以后电话时要注意时差。
也许她觉得,能为儿子做点事,虽累但心甜,大家看起来,也是感动的。
但在我看来,这对父母的行为完全是把儿子往自私,遇事习惯依赖别人的方向引导。好在片中的儿子,在朋友无意的问话中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这是他儿子的自我成长。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自我成长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儿子,并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习惯了父母的付出,如果父母不能付出了,还会一味的责怪。
在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中,父母的引导是格外重要的,会影响子女的一生。
我自己8岁就会生火做饭了,没人教,只是平常看到妈妈做,自己试了几次就会了。
这么小做饭,并不是因为母亲不爱,而是有时农忙,母亲根本就没时间准时做饭,肚子饿了,就自己想着母亲做饭的步骤,自己试着去做。
其实孩子小时候很爱学大人做事,很多事情,试上一两次,就会做了。
母亲看到我做,也不会因为我小,就不给做。她觉得,既然我能做饭,她又忙,那我就自己做吧,不用非要等她回来做,而饿着肚子,自己能解决很好,有时还会教我烧几个菜。
当然,我们家通常还是母亲做的多,我只是在母亲忙不开时帮忙做。
举这个例子倒不是说要人人学会做饭,不会做饭的只要经济允许,请保姆就是了。我想说的是,为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
我看现在的很多家庭,开始,子女是愿意做事情,愿意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但是家长看到了,就心疼的不行,不让子女做,事事都自己做了,把子女当小皇帝一样养。
广告片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想留你在身边,更想你拥有全世界。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每位父母,都想自己的子女拥有全世界,那先得教子女拥有全世界的能力啊!
父母事事都帮子女去解决了,那这世界到底是谁的呢?
爱,是放手。请放开你对子女的掌控。
爱,是相信。请相信你的子女有独立应对生活问题的能力。
只有让子女自己去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突发问题,他们才会成长,才会在成长中懂得感恩,懂得生活的给予。
事事为子女考虑好,解决好,很多情况下,只会养出一个个的妈宝男,妈宝女,永远呆在父母的世界里,走不出去。又或是养出一个个智力超群,能力不错,心却长残了,光会挣钱,不懂感恩的自私自利的人。
记得妈妈生病住院时,我们住的是四人间,斜对床是个老阿姨,在这住了一个月,每天只有个老伴来陪,还有个侄女时常来看看她。
这侄女也五十出头了,听她讲才知道,老阿姨有一个儿子,老阿姨对他儿子那是百依百顺,什么事都帮儿子干,有什么也都给了儿子,对儿子是掏心掏肺。可这老了生病了,病床前却见不到儿子。
有次这老阿姨侄女打电话给老阿姨的儿子,叫他多少也来看上一两次老娘,结果人儿子说:“你去看我妈就行了,我去干嘛,我哪有时间。”
这老阿姨侄女跟我们讲,这哪是没时间啊,就是不肯来,工作又不忙的,有空就出去玩,也不来看老娘。
早些时候,老阿姨侄女就对老阿姨讲,不要事事为儿子做,不要对儿子百依百顺,不要钱都给了儿子,老阿姨是不听啊,现在苦果来了。
老阿姨听到侄女这么对我们讲,辩解道:我要是那个存款没都给了儿子,他也是会来看我的。
“还争,那他是来看你的,还是看钱的啊?”老阿姨侄女听到老阿姨这么讲,回头凶了她一句。
老阿姨晚上没人陪,一个人在时,时常跟她对床的阿姨讲,老了,孤单,老头子不体贴,儿子没影儿,她不想活,想这次死了就好了。
我在一边听着,只能叹息。
老阿姨有时看着我们,会跟她对床的阿姨讲,还是生女儿好啊,要是她生的是女儿就好了。
我心想,就算你生的是女儿,就你这养儿子的方法,养出来的女儿,也只会跟现在的儿子一样一样啊!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光体现在对子女的照顾上,更体现在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上。
教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面对问题。
教导他们勇敢的面对属于他们的世界。
而不是大包大揽,帮他们解决成长路上的一切不顺。
父母们应该要明白,子女的世界,是他们自己的世界,可以融入,却不可以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