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我正在学习杨晓哲的文章《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这本书。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教育也是其中之一。无论你是已经参与了改变,还是仍在局外,改变,都在进行中,我们需要的或许不是预测,而是去创造另一种局面的可能性。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虔诚的学徒来拜访一位哲学家,询问如何找到幸福,这位哲学家说道:“幸福就是先离开人群。”一年之后,这位学徒又一次拜访这位哲学家,告诉了这位哲学家自己已经在荒无人迹的地方生活了一年,并没有感受到幸福。哲学家告诉他:“幸福就是回到人群里。”一年之后,这会学徒终于明白了真谛。
原来幸福就是回到人群,依旧能够享受并拥有那份独立与孤独,这不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吗?教育不是包办,不是填鸭,不是拐杖,学习者能够在写作中创造,又可以独立的思考,自主的学习。当技术介入之后,学习者在更大的社群是否会更加独立?还是陷入了群体性孤独?
当互联网与教育结合,新技术与教育碰撞时,我们需要新的视角,才能够突破己有,开启新的格局。对于那些一出生就已经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目前我们大多数则是互联网的移民,对移民来说,很难理解原住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我们就是互联网的移民。我们总是想讨论清楚,到底该不该去使用互联网,使用到什么程度合适,如何有效适度地使用互联网,而原住民的情感则大不相同。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多维度的视角,打开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切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