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雪小禅说:“一个人只有活出了真意,才会珍贵,明亮。有万物,有众生。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她那低沉且略带沧桑的声音,将人生的真意已阐释十分之九。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微博上认识了作家雪小禅,看到她发的九宫格照片,有色香俱全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有她读的万卷书里的美文,有她行的万里路上的美景,有她写的字,有她写的书,还有她的两个不离不弃的“宠儿”——福贵和狗蛋,两只极具灵性的猫。我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很多人都对猫情有独钟,是因为猫有九条命?还是因为猫的灵敏?猫的陪伴?或者是某种说不清的大因缘吧!既然说不清,那就随他去吧!
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最令我心之所向的是她亲自执掌设计的禅园,风格迥异,禅意尽现。昏黄的灯光,古木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坛坛罐罐,(都是她花大力气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她都视如珍宝)各种装饰字画。当然有很多是她亲自临帖写下来的,于我这个外行人自然是欣赏不动,但审美观我还是有的,我知道自己心底喜欢什么,抗拒什么,看她的生活,就像桃花源之于陶渊明,于我,她的禅园也是我心中令人神往的一片桃源。始终念念不忘。
喜欢美食的她,更喜欢选用自己喜欢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做自己的菜,吃自己的菜。一蔬一饭,柴米油盐,似乎在她那里都有了诗意和禅意。
我不禁想起陶渊明的那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同样也提到了“真意”一词,真是恰到好处的默契,今人和古人总是有着不可说的契合,那就一起回忆整首诗,再感受一把陶渊明的田园情怀,体会那其中不可说的真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所谓真意,是他隐居田园生活的真意,是一颗远离世俗,远离名利,挣脱羁绊的心,终得心之所向,心之坦然的理想田园,然而可惜的是,他拒绝了给我们回答这个让我们好奇且困惑的问题,只是淡淡的一句“欲辩已忘言”,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不如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让时间解释这一切的困惑吧!
写到这里,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忍不住去百度一下,真意到底为何物?让古今文人这么钟情于它,答曰:真意,就是人生,生活的真正意义。是的,这个结果在我意料之中,只不过我觉得要想真正把握住真意,全在一颗心,有一颗入世的心才会把握住人生的真意啊!
不管是作家雪小禅笔下明亮的“真意”,还是诗人陶渊明诗中欲辩已忘的“真意”,都是对生活纯粹且执着的热爱,对人生的贪恋的有感而发。
不如就随了他们,真意地活。见天地,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