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作为曾经的文青和文科狗,我向来只对文艺和史哲类书籍感兴趣,科普和科幻类基本不沾边。熊猫书院七月的阅读主题是科学,书单的第一本便是《万物简史》,我平静地翻开了它,才读了几页,奇点啊、宇宙大爆炸啊,这些闻所未闻的东东点燃我极大的阅读兴趣,爱不释手,越读越惊喜、好奇、兴奋,我不曾知道科学的世界如此精彩有趣,如此奥妙无穷!我还假想:若三十年前我读到此书,会不会立志成为科学家?而现在和将来,我必然会在我的课堂不遗余力向我的学生推荐这本书。因为它通俗易懂,完全适合初中生阅读。
这是美国旅游文学家比尔·布莱森的科普著作,是一部人类科学发展史。记载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许多故事,有宏观叙事,也有轶闻细节;展现了宇宙、地球、自然、生命的演化史人们及认识大千世界、探索天下万物的科学历程,涉及化学、物理学、宇宙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宏大,具有全面性和趣味性。
它从我们所容身的宇宙从哪里来讲起。宇宙是从奇点起源,伴随着大爆炸,形成一个不断扩张的宇宙(扩张到某一天它还可能收缩,根据理论)。以及太阳系究竟有多远?什么是超新星和暗物质?如何测量及探索地球的大小、年龄、重量、构造、形成过程?
它还讲宏观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微观世界的量子理论,放射现象和基本粒子,大陆漂移和行星撞击。
它也讲元素从哪里来,从一开始质量极轻的氢元素,经过超新星的大熔炉构成更重的碳元素、铁元素,这些元素,就是构成各个生物的必备元素。
而元素的不断汇聚——从单质到化合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再到细胞,就这样形成了生物,生物形成后便是进化。
基于进化论,所谓进化不过是适者生存。适者生存并不存在必然性,因为环境变化不存在必然性。所以我们人类,这一支万物之灵,并非上帝的唯一选择。我们只是幸运中的幸运儿。
书中有许多奇特而且惊人的科学知识,比如: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作者讲述科学奇迹和成就的同时,也阐述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要到哪里去”——并非哲学层面上的,而是科学层面上的。这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它在哲学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哲学家们有着各种答案和争论。而科学家们以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作出自己的回答。在科学史上有着无数光芒灿烂的明星,比如牛顿,“大自然和自然定律都在黑暗中躲藏,上帝说,让牛顿问世!于是一切都有了光明。”而有学术纷争的地方自然免不了人性的灰暗,作者也直笔写出。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不妨从本书开始仰望吧,相信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认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