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余华的这本书,我跟随着福贵体验了他的一生。在读这本书的几天时间里,我的喜怒哀乐几乎全部都源于书中人物的遭遇,时而笑得合不拢嘴,时而拿起纸巾擦拭眼泪。但福贵以及他家人的命运还是太悲惨,悲惨到我流了好几次泪也没有机会笑一次。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始终郁闷难以释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福贵和他的家人的一生。福贵一出生便是地主家的儿子,生活富裕,衣食住行样样都不用发愁。但是他不学无术,好赌成性。最后竟把徐家所有的家产输的一干二净。从此,他们一家的悲惨又夹杂着些许温馨的故事就展开了。
读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的生命是何其的脆弱啊!先是福贵的父亲在福贵赌博输光家产后从粪缸上摔下来没有了气息;再是龙二当了地主以后在土地革命时期被五枪击毙;有庆在上五年级时硬生生被医生抽干了血,中午活蹦乱跳跑去上学的孩子晚上却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凤霞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待她好的丈夫二喜过了几天幸福的日子,却因生了孩子苦根后大出血去世;家珍患上了软骨病,在两个孩子相继去世后也安详地离去;二喜这么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含辛茹苦地边做着搬运工作边照顾苦根,在把苦根从婴儿抚养到四岁的时候竟然被两块水泥板夹住夺去了性命;而苦根在七岁那年又因难得吃一次豆子,吃得太急而被噎死……一个又一个人物悲惨地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我在想,福贵一家的遭遇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在当时的年代普遍存在的?如果不是建国初期,村里每家每户的锅都砸了改吃食堂,结果没节制地把所有家庭的家底都吃完后又说重新回到从前的样子,福贵一家不会在那几个月穷到吃不上饭,家珍或许就不会患上软骨病。如果那家医院有点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有庆就决不会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而丢失了自己的生命,凤霞或许也不会在孕期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情况下仍然在分娩时大出血去世。再如果不是因为一贫如洗,苦根也不会连豆子都吃不上,而在一次有豆子吃时被噎死……福贵的一家或许只是那个年代的写照,会有不计其数的家庭有着和他们相同或者类似的惨痛命运吧。
如今的我们总说要把生命活出意义,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怎么样才叫活出生命的意义呢?或许就像家珍临走前说的那样,“凤霞、有庆都死在我前头,我心也定了,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怎么说我也是做娘的女人,两个孩子活着时都孝顺我,做人能做成这样我该知足了。”她在世时,尽全力帮助福贵一起干农活,不拖累福贵、每天操心负责一整个家庭的吃穿、在家里没有饭吃的时候,哪怕得了软骨病也想办法走到城里的娘家要一小袋米回家给家人煮粥吃、供儿子有庆上学、怕凤霞老来没人照顾给凤霞找婆家……她尽自己所有的努力照料着家人,实现着自己的最大意义。福贵年轻时好堵成性,输光了所有的家产,这算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这以后,他从战线死里逃生,回到家人身边拼尽全力做农活养活着妻子孩子乃至孙子。凤霞因一场大病而变成了聋哑人,还在童年遭受被父母送人的痛苦。二喜自幼便是偏头,和凤霞结婚后又遭遇妻子在分娩时大出血死亡。现实的困境没有让他们倒下,他们依然努力乐观坚强地活着,我认为如此便已经实现了活着的意义。
在那个年代,死亡似乎离每一个人都很近。不畏惧死亡,但只要还在世上,就认真努力地活着。在如今这个时代,福贵一家的命运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概率少之又少。但“认真努力地活着”就仍然不枉我们来世间一行。这便是读《活着》给我的最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