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有几次遇到这个大叔带娃。
大叔上身赤膊,宝宝坐在一辆藤编的四轮推车里,后面篮筐里一部廉价手机播放着嘈杂的外音,有如广场舞的音乐,节奏欢快、高亢、粗犷,分贝之高,让人老远就能听得到。
这样的老人带孩子,不知道孩子的父母作何感想。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年轻人结婚后,大部分都是父母带孩子。大家都觉得老人带孩子天经地义。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外面打拼,父母要抛弃原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到子女所在的地方生活。我敢说,很多老人都迫于无奈。
把孩子带回老家,很多爸爸妈妈不愿意,让老人来,老人又不习惯。在现实面前,大部分妥协的都是老人。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考虑老人的感受。
我有个同事,兄弟两个,差不多同一时间生的孩子,父母亲分别在两个儿子家里帮忙照看。
除非单位放长假,老两口才能见上一面,像牛郎织女一样。
做儿女的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理直气壮。
父母大都五六十岁,身强体壮。就算不是被迫分开,也有很多老人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有的老人还在打工或者兼职,希望增加一点收入。所以,在给子女带孩子的老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住在一起的。
如果说迫于生存的压力,或者为了放心,让老人带孩子也无可厚非。但是强行把老人分开,就是很自私,甚至很残忍的一件事了。
好友玲玲马上要生孩子了,问她谁带:“我婆婆呀。”一脸的淡定和坦然。
小燕今年25岁,已经被相亲10几次。聊天说起同学的处境,一副愤愤不平。“她婆婆,都不帮她带孩子!”
“孩子是给她婆婆生的?!”我火往上窜。
女儿今年24岁了,也到了众人眼里该谈婚论嫁的年龄。
女儿的婚姻观我十分赞同。
第一,她不盲目,不从众,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第二,她要自己能经济完全独立才结婚。
第三,她要等有能力扶养照顾得起,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的时候才生。
这是成熟的表现也是责任心的体现,所以我从不催婚。
想想自己虽然已人到中年,对人生和未来还有很多理想和规划。如果后半生都没能为自己活一回,我会觉得很遗憾。
目前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大体有这样几种:一种是生完孩子就留在老家,老人既能带孩子照顾家里,又能生活在一起。但是孩子长时间看不到父母,典型的留守儿童。
还有一种是婆婆出来带孩子,和儿女住在一起,公公仍旧在家里上班或者打工。老人属于两地分居。
还有一种是老人都和子女同住,生活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即便和媳妇有点小矛盾,心里有点什么不痛快,也有人倾诉和沟通。
最佳状态应该是生了孩子自己带,父母仍旧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尊重父母的意愿,定期或不定期的探望,一家人其乐融融。
公公去世的时候,婆婆只有60岁。同学劝她找个老伴,共度晚年。以她退休的收入,可以生活的很舒适。
就是考虑帮我们带孩子,她放弃了这个念头。如今虽然我们生活稳定,丰裕富足,她也由衷的欣慰。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深知子女的孝顺和关心,远远比不上夫妻老伴之间的体贴和照顾。现在想来,内心仍深感愧疚。
在日本,老人不会帮子女带孩子。退休以后,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了生活忙碌奔波的劳苦,可以养花种草,可以画画书法,也可以做手工园艺,也可以练琴唱歌旅行。
如今二胎政策开放,很多家庭不考虑自身条件,看到别人生眼红,就像自己不生会吃亏一样。
不要考虑给孩子找个伴,也不用考虑你老了以后他会没人照应,亲兄弟为家产反目成仇的不在少数。也不要想着多子多福,老有所依,多一份保障,六个儿子没人赡养父母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你有能力扶养照顾他,能给他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多生一个也无所谓。如果自己还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让孩子一出生就跟着你吃苦受罪,这样的二胎还是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