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A大姐询问:想把公司从写字楼搬迁到社区门店,帮忙参谋建议。分析如下:
其公司主体业务所构建的交易网络,主要拓展对象(即主要交易对象)是渠道和用户,主要的获客路径是业务员开拓、跟进和转介,属于推销类型。因此:
第一、主要分析对象是:渠道和客户。
第二、评估要素有2个:①区位交通:是否容易寻找,是否方便抵达。②是否有利于提高客户和渠道的信任度。
第三、评估和对比的场所有3类:万达写字楼、社区门店、其他适合场所。
既然现有业务模式是属于业务员推销。那么办公场地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让合作对象有安全感、觉得值得信赖,显然从这个角度看,在写字楼办公会显得更正规,更让人信赖。So,不建议搬迁。
纠结点在哪呢?因为,现在大姐希望拓展新业务模式,尝试拉销。这就需要进行推广引流。即便从这个角度,我也不建议搬迁到社区店。原因有三,见上图:
(1)测算社区店营收时,以3公里作为有效覆盖半径。若产品无复购率,拉销引流效果有限。
(2)门店租金跟区位是表面关系,本质上是由客流量直接决定。客流越大,租金越贵。如果无须在现场体验或服务,将工作人员的办公场地和引流门店进行分离,成本核算会更划算。如果写字楼和门店的租金打平,说明该门店客流有问题。
(3)测试期间,要随时做好测试项目终止的准备。只要主体业务存续,办公场所就得存在,因此除非扩容3、5年内最好不动。但门店不一样,经过3-6个月测试,如果引流效果不佳,该停掉就停掉了。这时重新选择一个更适合的区位继续进行尝试。而若贸然将办公场地并入,租赁较大场地,一旦后期发现预期引流效应未出现,就会进退两难。脱手,前期固定投入大不说,场地越大脱手越难。不脱手,新增引流和收益未达成,办公场所规格又下降,原有体验无法保障。
So,我的建议是:办公场地不变,租赁一个面积较小而区位优势明显(流动客流多且精准)的门店进行拉销试错。一旦业务模式打通之后,能实现单点盈亏平衡,这时如果能找到场地更大的门店,再考虑是否将办公场地合并。
备注:根据其业务属性(用户出没的场所),我建议将医院附近门店作为第一选择。
回顾:上一篇《好文案可抵百万雄兵》
预告:下一篇《说文解字论“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