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不走出罗湖的我,带着女儿到万丰海岸城转悠。因新开业不久,里面吸引我们的各有不同,女儿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这看看那摸摸,而我则职业病的留意着店里的活动和设计。
乐此不疲的逛了一个下午,住楼上的表妹说商场应该没什么人,问我们有啥好逛?我和女儿都很讶异:
“你们楼下商场人少?”
“不少吗?我只开业那会逛过。”
“那得多久了?”
“是很久了,我上班没时间。”
“下班回来,吃了饭散个步总可以吧?”
“吃了饭后接着加班!”
“那周末总可以吧?”
“周末也得加班,我没有自己的时间。”
“那你为啥买这?对你来说住哪估计都一样!”
“对我来说确实都一样。”
“这么多茶饮和咖啡店,换我的话可以每天在不同的店里办办公。”
“工作性质不同,我们只能家里办工。”
忙忙碌碌、两点一线,十几年都在奔波的路上,我莫名的有点心疼表妹,虽然这种心疼她压根不需要。某人说:最早深圳买房的是她,最能折腾的也是她,她有她的不得已。我说:标准可以降,但每个人的价值感来源不同,如果高要求和高标准让她自我认可度更高,那确实是很难停下来。
纵观你我,何种活法都没有对错,只要当下的自己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