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不能时时刻刻拥有,但人能行走在不断追逐快乐的路途上,享受每一段旅途达成的快乐。
曾几何时,我们都幻想着可以快乐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现实教会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代价的。快乐也是有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经历过痛苦,是感受不到快乐的。因为快乐不是一个恒定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幸运的是,痛苦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
痛苦和快乐可以相互转化,那么不是痛苦就是快乐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不痛苦,并不等同于快乐,而不快乐,也并不等同于痛苦。正常情况下人大多时候都是处在痛苦和快乐的过渡状态,即不痛苦,也不快乐的状态,而这也正是人生常态。若是一昧的陷入到痛苦之中,那么人的心理就会生病,反过来影响身体健康,从而使负面状态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变得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严重者甚至会陷入重度抑郁和焦虑,产生轻生的念头。若是一昧陷入到快乐之中,或者说是一昧追求快感,追逐那种短暂的刺激感,那种感觉也会逐渐消退,而带来的后果是,对某些物质精神上瘾,形成不良嗜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沉迷网络,暴饮暴食,吸毒,赌博等。这也正应了那一句老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无置可否,无论是痛苦和快乐,都源于我们的期待,源于我们的欲望。人活着就肯定会有欲望,从最基本的口腹温饱之欲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痛苦与快乐往往是结伴而行的。因为我们的欲望并非是简单且单一的,而是复杂且多元化的。欲望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着我们,人的呼吸,饮食,睡眠,防寒保暖,纳凉散热,人的眼鼻口耳,手脚四肢,心肝肺肾等构成人体的部分,其丧失与否,完善与否,皆为欲望,只是大部分人不会思及此处,因为人只有在失去时才会懂得珍惜。想象一下,假如人体的各个器官构成,甚至是人本身,都得用自己的痛苦与付出来换,佛教的轮回大概亦是此理,那么人也就会对自己的生命存有更多敬畏之心。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而生命又是无比的脆弱,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谨记,不被欲望迷失了双眼,付出生命的代价。
快乐与痛苦均来源于人的体验。同样一碗水,皇宫里的贵族,拿着金杯玉樽去品味,是品味不出快乐的味道的。而辛苦劳作一天的农民,用破瓷碗在干净的小溪边捧上一瓢,灌入嘴中,便能感到无上的快乐与满足。无论何种境遇之下,人都是可以体验到快乐的,同时也都能体验到痛苦。富裕无穷且地位显赫的帝王的快乐,未必有一个务实的农民的快乐多。正是因为快乐不是境遇彰显出来的,而是由心而生,面对不同的境遇的心态,决定了人的快乐程度。同样是面对失而复得,心态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一个公司的小职工,本来每天老老实实的工作,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能享受每日平淡中带来的幸福。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说他的一位远房亲戚去世了,给他留下了一家珠宝店,让他去经营,他欣喜若狂,马上就辞去了原有的工作,而他的同事得知后也为他艳羡不已,知道他前去珠宝店的前一天,他又收到一个通知,他要接手的那家珠宝店,一夜之间被大火烧掉了。他瞬间垂头丧气,后来恢复工作后,也是郁郁寡欢,其同事也感觉到唏嘘不已,不久后他郁疾而终。反观另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买彩票时中了千万大奖,他欣喜若狂,立即用这千万大奖置办了豪宅和豪车。而不巧的是,他的豪宅豪车,也因失火而毁于一旦,他的朋友纷纷为他表示悲哀。而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我只不过是损失了一张彩票而已。高下立见,面对相似的境遇,不同人的认知和心态不同,对事物的体验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
有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感觉不到快乐,而是我们的期望太高,杂念太多,物质欲太浓厚以及缺乏一个良好的心态。与其饱受欲望的煎熬,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已经拥有的,自己还有很多东西可能会失去,而生命的尽头,一切都会失去。那么不如且行且珍惜,不妨去试试学会感恩,感恩自己的生命,感恩四肢健全的自己,吃饭时,睡觉时,散步时,察觉自己点滴欲望的满足,珍惜自己点滴的快乐感,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时,不妨尝试换种心态,感恩其对于我们人生的教育与成长,相信我们定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