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啊!安徒生!
整个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故事的想象。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解读文本,发现《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很长,但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其中,想象世界部分集中体现在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刚好,课后第一道习题,证实了我的解读。这样解读过后,这篇长长的童话故事,就好教好把握啦!
在解读过程中,真心佩服安徒生!我上小学也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教这篇童话故事之前,都停留在刻板的印象,故事中刻画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解读文本后,发现现实生活的痛苦和想象世界的美好之间,形成了文本的张力,现实的痛苦必定会戳烂想象世界美好的泡泡。在一般童话故事中,最完美的结局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下课时,我问孩子们:“你们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处境,你们觉得安徒生为她写得结局完美吗?”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是完美的结局,因为,她活着的现实世界是艰难冰冷残酷的。那有更完美的结局吗?孩子们说,更完美的结局,就是把小女孩生活的现实生活变得温暖、公平、美好!这大概就是童话故事的无用之用——引领孩子追求真善美!
上课时,付雅萱说她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想起自己看到一辆豪车,嚣张地拉响引擎,明明看到了她心爱的小狗,还是轧了过去……说着,她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没想到,课堂上,孩子们会如此投入,有如此真实宝贵的生成。我和孩子们说,我们留一些时间让付雅萱处理一下自己的情绪。老师特别欣赏她带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的方法。另外,我们也从付雅萱提供的例子,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觉得那两辆马车出现的用意在哪里?孩子们自然说出,富人的嚣张,对穷人及生命的轻贱……
重点学习五次擦燃火柴时,抓住细节描写进行想象,抓住关键词揣摩人物心理。
安徒生的童话,真是宝藏!果然,教是最好的学,要不是,教这篇童话,我也有眼无珠地以为童话都是骗小孩的。
最美好的!
下午放学送路队时,看到张子轩拿着这幅画,慢腾腾的。我喊他:“张子轩,快点出来排队啊!”
开完校会,有点冷,才想起来毛衣外套在教室里。匆匆跑回去拿。看到这幅画,背面朝上,上面用铅笔写着:给何老师的画。一看就是孩子特意摆放的。原来,孩子放学时慢腾腾地,是因为想给我惊喜!
累成狗,请努力保持优雅……
早上三点起来备课,还是没有搞完。第三节课,匆匆去二4班试上。结果,可想而知。王老师善良地鼓励我。我心里急死了,怎么办?怎么办?周五只能去丢人现眼啦!今晚不睡觉也要把上课的所有东西准备好!
呵呵是宸宸奶奶帮忙接的。开完校会,直奔小艳家,接呵呵,赶5:20的乐高课。期间,老妈打电话来说,晚上晚点会来。天哪,救星!
累成狗,还能保持优雅,是我们作为人类最大的价值!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生活如此困顿,她没有因生活逼迫得变坏,而是无比向往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