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的会议特别多,有时候一天开两三次会,一场接着一场。
以前,我参会基本是打酱油的角色,领导们针对一些事项发问,提出意见和措施,我们表态即可。
最近几次会议基本都是我主持的,对于如何把控会议的节奏和气氛,实现会议的目的,我有了小小的心得体会。
我们每次会议的主题不一样,参会的人员也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大家踊跃发言,又不偏离会议的主题,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由于公司的氛围比较随便,经常是领导想起来临时召集开会,一般不会做提前思考和策划,到了会场有一种茫然感。
我自己也养成了坏习惯,坐到会场上才开始想,我该怎么说呢,如何调动会议气氛。所幸现在每天读书,虽然没有准备,但是书中有些好的方法,不自觉的就会跳进思维中,帮助我组织语言,提供思路。
比如,有一次和协作伙伴进行商务性的访谈,大家各自泛泛介绍自己的业务,对方是想过来寻求合作的,可是我们像各自发散的两条平行线,总找不到交叉点。对方人员云里雾里讲了一大堆,我竖起耳朵,也没办法从中捕捉到多少和我们相关的信息。时间耗费了半天,几乎没有收获。后来,我一直努力思考,我们本次会议交流到底想达成什么目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要两条平行线相交。
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能否寻求一个合作的切入点?你们是否针对我们公司的情况,做一个方案,让我们看一看你们的产品,有哪些是我们用得上的?
来访者听了非常开心,她建议我们提供几个项目,让他们回去研究一下,可以对应他们的产品做方案。我们很快达成了共识,结束会议,会后各自开展下一步协作工作。
我们领导对这家公司的产品一直很感兴趣,也想和他们合作,他们单位也非常重视,双方领导前前后后互访了好多次,可是总也没有什么进展。那天,我无意间的一个建议把合作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随后那个单位的领导亲自到公司进行产品宣传介绍。
另外一次,是多部门的讨论会,针对项目检查范围开展讨论。这次会议的目的明确,有上级单位的文件作为确定范围的依据。
这个项目检查活动是我牵头的,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显然大家是带着打酱油的心态参会的,没有认真研读文件,发表意见时,漫天发挥想象,把这个问题考虑到极为复杂,话题也发散开来。发现大家跑偏,我赶紧提高声音,打住大家的话头,要求大家聚焦文件精神发表意见。我把文件中重要的条款解读一遍,让大家的思想和话题聚焦。
对于一些消极的意见,我会及时掐断话头并专门进行解释,以防消极情绪干扰大家的思路,影响大家的情绪。
我始终抓住会议目的这个主线,时时警惕会场的气氛和大家的发言,然后集中大家的意见,确保实现会议的目的。
如此几次,我的心得体会是,必须要牢记会议的目的,把会议目的作为主线,控制会议的议题;用一些问题调动大家发言的积极性,要能够发现并扭转跑题的情况;要让大家沿着主轴线讨论,一定要朝着会议目标前进。这样才能做到张弛有度,目标明确,不把会议开成一个无意义的闲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