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开头就写道:“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出版。当时西方认为这件事(《宣言》译成俄文出版)不过是著作界的一件奇闻。这种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读完这段话,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信息:
第一,将《宣言》翻译成俄文版不只有一次的情况。就此次《1882年俄文版序言》内容中就指出俄文第一版由巴枯宁翻译,在19世纪60年代初由俄国民主主义的《钟声》报纸进行刊发。在这里,我们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巴枯宁这个人物,他是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坚持“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这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主张绝对个人自由,把自由看成是人性的基本条件。他认为自由是一切成年男女无须求得任何人批准而进行活动的绝对权利,把一切权利看成是同自由绝对相对的,反对一切权威,主张消灭国家,他的思想是一种空想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其次,关于对本次《序言》俄译文的翻译和出版经过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本篇《1882年俄文版序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二个俄译本合写的序言,由格·普列汉诺夫(俄国优秀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下面我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反映俄译文的发展过程。
第二,为什么在18世纪60年代初的俄国出现俄译文的《宣言》对于西方的著作界是奇闻?为什么这种看法在今天(1882年)又是不可能有了?带着这些疑惑,我们可以根据俄国在这两个时期的发展实际获得答案。首先,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写到:“那时,俄国是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美国正通过移民吸收欧洲无产阶级的过剩力量。这两个国家,都向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都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这两个国家不管怎样当时都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这段话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了俄国当时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欧洲现存秩序中的地位。当时的俄国是一支庞大的欧洲反动势力“后备军”,这种反动势力同俄国的统治者势力相一致,即由封建专制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实行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农奴制。并在经济发展中和美国一样,既是原材料产地,又是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表明那时的俄国受西方资本主义积累的影响,本国的市场被打开,沦为欧洲资本主义进行原始积累的其中一个国家。因此,当时的俄国在欧洲进行资本主义扩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也表明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缓慢,无产阶级力量就更为薄弱了。其次,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写到:“现在,沙皇在加特契纳成了革命的俘虏,而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这句话提到了在1881年的俄国爆发了革命运动,因不满沙皇的专制统治,民意党人(民主主义革命党派)刺杀死亚历山大二世,而即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因害怕民意党人采取新的恐怖行动,终日藏匿在彼得堡附近的加特契纳行宫内,因而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加特契纳的俘虏”。这表明俄国自1861年农奴制改革完成后,小农经济的瓦解使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萌发和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随着而来的各种形式的革命运动在俄国上演,成为了“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并且在不远的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俄国革命运动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相互补充,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